第五百三十章 研发基地(2 / 2)
明光说,“所以一定要你这样的房地产商参与才行。”
李穆知道很多单位都是这么搞的,名义上建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啊,产业园区啊,研究基地啊,乃至贫困户安置点啊,灾民安置点啊,移民安置点啊,其中大部分其实都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用拨款修好了道路水电学校医院等等配套措施,那块地就值钱了,再修一大个住宅小区,拿出去卖就能赚大钱。可是李穆没想到,居然军队也能这么搞,那可是军事基地啊!能随便开玩笑的吗?
田处长路司令他们再离谱,也不敢在军用土地上面搞房地产开发,虹井路那块土地,其实已经是还给地方了,只不过房子的产权还是属于军队,房子拆了以后,这片地就是完完全全和军队没关系了(和田处长路司令私人还有关系,他们买了好几栋楼)。当然在军队土地上建房子是有的,不过那算是军产房,价格便宜很多,难道徐明光打的是这个主意?要是小规模还好,大规模的话,愿意承受法律风险的人可能没那么多啊。那个是军产?”对于这一点,李穆一定要问清楚。
“不是军产,要是军产的话,还用得着把我这么调来调去的吗?”徐明光说,“这一次为了搞这个研究基地,上头和地方扯皮了好久,动用了好多关系,从中央一级一级压下去,好不容易才弄到那么大的地方。要是直接转成军用土地,那么地方上就太吃亏了,不能这么一点面子都不卖给人家。所以把我的职务转来转去,转成公务员身份,再去领导基地建设,算是地方上的人,接受地方和总部的双重领导。”
于是这里面就有机会了,徐明光可以左右逢源,做了一件事情,地方上来问,可以说是军队要求做的,总部来问,就说是地方上的法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两方面要沟通,总不能把徐明光撇开去,这样双头领导的部门,两边自重身份,沟通渠道不会很多,时间也不会很久,只要不出格,很多事情马马虎虎也只能放过去了。要是这么说起来,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啊,只要小心一些,不要过线,肯定能够发大财,如果在省城或者子乌这样地方的话。
“那么,这个研究基地在哪里呢?”李穆问。如果是在别的地方,那就很难搞了。别说没门路能不能赚钱,就算是赚了钱,别人眼红起来,怎么可能不过来找茬呢?以前李穆拿着几百万就敢做几千万的生意,那是因为在省城几千万压根不算什么,大学里面一般也不会叫打叫杀的,不会有太厉害的人来找茬。可是这个项目至少几十亿吧?看得上眼的人可就多了,谁知道会惹上哪门哪路的地头蛇呢?
“当然是在你的地方了,山南省的省城。”徐明光说,“要不然我怎么说你很合适?”
“省城?”李穆可就迷糊了,放在省城对他是十分的有利,省城的市长书记市委秘书都是李穆的关系,只要历史别出太大的偏差,现在有宋书记照着,以后有何书记照着,在哪里搞房地产开发肯定没问题。可是你那是海军啊,山南省根本就不靠海!河流湖泊倒是有几个,但都不大,只有些小渔船跑来跑去的,连货船都没几艘,这样的环境,能研究个什么海军装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