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思妻成疾(2 / 3)
盘龙山地势险要,去宝龙寺上山只有一条路,不过寺院后面是一道悬崖,以我们的轻功,这个高度下到谷底没有问题。”唐少陵又道。
“知道了。”秦绾心领神会。
穿过田野,就到了村子边缘。
这会儿太阳已经完全隐没在地平线下,接近月底,加上今夜云厚,月亮几乎看不见。背后的村子里还有昏暗的灯火,但前方的山林却一片漆黑,仿佛一只择人欲噬的怪兽狰张大了嘴,随时准备吞没敢进入这片黑暗的勇士。
秦绾抬头,慢慢地一声叹息。
“想什么呢。”唐少陵来到她身边站住。
秦绾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得,知道你在想李暄。他有什么好的。”唐少陵嘀咕。
秦绾失笑,却也大大方方地承认:“我是想他了,这回不到十月底怕是回不去。”
“真不考虑三国盛会后,跟我去南楚玩玩?”唐少陵道。
“别闹。”秦绾丢给他一枚白眼。
·
摄政王府。
李暄站在窗前,看着黑漆漆的天空,仿佛是在发呆。
莫问已经在后面站了很久,却犹豫不决是不是能打扰王爷。手里的这份情报,说不重要确实不重要,说重要又挺重要,全看王爷怎么想了。
“什么事?”终于,还是李暄先开口。
“王爷,宁州送来的。”莫问走上前,送上来一封奏报。
李暄接过来,打开随意看了一眼,不禁皱了皱眉。
“王爷,这几年来,宁州圣火教一直屡禁不绝,而且日益猖獗。”莫问道。
“之前借宁州练水军,不免有些疏忽,但这都快四年了,还没有成效,宁州刺史在干什么?”李暄不满道。
“刺史尽力了。”莫问无奈道,“这些年东华官员急缺,那位刺史本也就是中庸之才,尤其圣火教自从三年前换了个教主后,行事更加谨慎了。”
“谨慎会绑架朝廷官员?”李暄道。
“是意外。”莫问苦笑道,“宋大人原本想暗访,可谁料弄假成真,真被圣火教的人抓了,不过幸好他的身份尚未暴露,若是圣火教知道自己抓了朝廷命官,恐怕会将错就错了。”
“宋大人?”李暄一怔,似乎想起了什么。
“灵台县县令,宋雅宋大人。”莫问苦笑道,“上一科的进士出身。”
“宋雅……”好一会儿,李暄才从记忆力找到这个名字,迟疑道,“前前任京城令宋忠的儿子?”
“正是。”莫问点头,干脆地道,“安国候前妻张氏的表侄,当年赶考时在侯府暂住,王爷还见过的。”
李暄这才在脑海中拼凑出一个温润少年的模样,实在是,宋雅那样的小人物实在不足以入他的眼,他会记住,还是因为当年云州水灾的事到底是借着宋忠的手捅到先帝面前的。
揉了揉眉心,他这才重新打开奏报仔细看了一遍。
事情倒是不复杂,圣火教的信徒在宁州一带蔓延速度太快,宋雅便想假装信教混进去查看一番,谁知却漏了行迹,反倒被扣下了,好在圣火教也没搞清楚他的真正身份,还想着给他洗脑让他真正变成信徒——复杂的是,宋雅的身份,终究有那么一点儿特殊。
“王爷,要不要救?”莫问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记得,当年这个宋雅好像对王妃……有点儿非分之想?
“怎么不救?”李暄没好气道,“就算普通官员也得救,不过……你派个暗卫去通知他,既然圣火教想让他加入,就将计就计吧,暗卫会保护他的安全。若是能探寻到有用的线索,算是大功一件。”
“是。”莫问答应一声,又道,“不过,这种内应的事,一个书呆子做得好吗?”
“单子够大,不过……有没有能力,试试就知道了。”李暄一声轻笑。
莫问这才下去了。
李暄低头,摸索着奏报,陷入了沉思。
四年前,宁州圣火教还是疥癞之患,小打小闹而已,这几年云州和江州都有祸事,又吞并了南楚,没空腾出手来收拾,倒是让这些阴暗里的老鼠滋生了不少。不过,言凤卿率领洞仙湖水匪归顺朝廷,宁州少了一股大势力,也是让圣火教冒头的原因之一。看来这一次要下狠手收拾一番了。
好歹,也是封地。
“王爷,江相来了。”许久,门外传来暗卫的声音。
李暄怔了怔,赶紧放下奏报,整理了一下衣冠,迎了出去。
远远的,李少游亲自引着江辙往这边走过来。
一身青衫,文士风流。
望着那清隽的身影,李暄不由得哑然失笑。从前怎么会觉得这人就是一把没有感情的刀呢?或许,如果江辙不是倒霉地遇见了尹玉燕,如今也会是个温柔谦逊的文人典范,当然,肯定也坐不上丞相高位就是了。
“岳父大人。”李暄笑道。
“拿着。”江辙的表情淡淡的,一抬手,将抱着的一摞奏折塞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