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求婚(4 / 6)
着父亲和太子只是泪流。她不敢多说什么,只对父亲道:“恐怕我命不久了,”
姚兴献吓得不行:“你青春少艾,还没有寻婆家,说什么命不长久。”太子心知肚明,支开姚兴献:“叔父去看药,我陪姐姐说几句开心话,她就好了。”姚兴献知道他们从小情分就不同,且没有乱想,就拜托太子多多开导,又交待女儿听太子的话,自己去送医生看着人抓药。
忙得手忙脚乱时,想到罗氏丢下家就走,姚兴献隐隐动气。
他一个人坐在外面生气,没有想到女儿房中说的话句句惊心。
殿下把丫头们也支开,对映姐儿好言宽慰:“我句句真心,你这样忧伤,让我心里怎么好过?”映姐儿指天为誓,哭道:“我若对殿下有别的心思,让我不得好……”唇上多出一只手,太子伸手盖住,不悦地道:“不许赌咒!我喜欢你,我很喜欢你,我要娶姐姐当我的正妃!”
殿下那天胡闹,弄一个关城选妃,管家的姑娘上台侃侃而谈,提醒太子想到自己身负的职责。他身负的职责,是让父母亲安心。
按父亲说的娶,固然是太子职责。
可娶一个对江山有用,至少不耽误江山的人,也是太子职责。
这两个意思可以说是一正一反,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有联系。
殿下就往京中去了那封信,先由父亲选妃,再对映姐儿示爱表白,看她是不是真心,看她是不是可以做自己正妃。
把映姐儿吓到,在太子殿下意料之中。他跟来再次示爱,又是安慰又是他真的思念上来。一旦表白了,对方知道了,太子很想赶快让映姐儿和自己想的一致,中间不要出岔子。
可怜被吓坏的映姐儿说到最后没了话,只能痛哭:“皇上会怪罪我的,而且我,我从没有那样想过……”
“父亲那里有我,姐姐以前没想过,现在想正是时候。”太子坐旁边笑。
映姐儿哪里听得进去,昏昏沉沉中只记得一句话,皇上会怪罪自己,还会连累到父亲。
一时药送来,太子亲自托给她用了,姚兴献又没有多想,以为女儿侍候一场挣来的功德。让映姐儿睡,嘱咐丫头好好照看,姚兴献请殿下去睡,自己回房忧愁一回,才慢慢睡着。
映姐儿自此愁眉不展,姚兴献跟着忧愁,以为女儿得了怪病,给袁朴同和曾祖名去信,说自己先在家中照看女儿。
袁夫人和曾家又让人来探病,袁夫人见罗氏不见,两家儿女又定下亲,当仁不让的留在姚家亲自照看,让姚兴献省了不少心。
映姐儿一天不好,劳动的人一天不能休息。头一个太子是最上心的,每天要来“开导”一番,当然殿下开导过映姐儿更忧愁,太子知道只有她到京中见过父亲,这忧愁才会下去。
姚袁两家定亲,要回京中赐婚。罗氏因此不回,太子因此一同回去。给袁朴同半年时间交接,约在冬天一同回京。
这还有几个月,不能眼睁睁让映姐儿再病下去。太子就邀请她再回军中:“天凉快了,去散散也许更好。”
姚兴献也答应,他不能总陪着女儿留在关城,又不能一直麻烦亲家袁夫人。因此只有袁夫人百般反对,说病人要将养,映姐儿还是去了。
姚宦保最开心,在路上嚷着秋天兔子多,弄几只来给姐姐补身子。映姐儿忧愁地笑着,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竭力地笑得欢快些。
她和平时一样照顾太子,但身子不快,就弄好让丫头送去。太子不时的会过来,映姐儿知道躲不开,只以泪水相对。
有时候她相信殿下,也可以信任当年的萧大帅,却不能相信九五至尊的皇帝。她深得皇帝宠信的父亲姚兴献,在儿女们都和殿下公主们走得近时,交待过以下的话:“为上位者,会以大局为准则。为臣子的人,只有尽心侍候不能怠慢。不管你们小时候和殿下公主们多亲近,记住,他们是殿下,不是一般可以相交的朋友。”
这话是交待姚官保和映姐儿的,宦保太小,怕他不小心说出去,让人听到还以为姚副帅有二心,因此不说。
映姐儿是个乖巧温顺的女儿,对父亲的话从来记在心中。她理解父亲的意思,却不能接受父亲的这句话意。直到最近……她更多的想到父亲这句话,后悔自己以前怎么没认真去想过。
她知道自己的家世,可以侍候太子她才会来;她知道自己的容貌,就是全国选妃也不会处在下乘;她知道自己的品行,如果姚家有报过她的名字,也会中选。
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映姐儿从没有想过;二是她当太子殿下是弟弟是主人。
猛然间天和地翻了一个过儿,映姐儿无法承担。
于是她病了,病得时好时坏,时有精神时无精神。大多的时候,会停下手中事无声无息地恍惚。
十一月里快要走的前几天,姚兴献总算想到一个原因。女儿无端就沉思,也许是有了意中人?姚副帅怪自己粗心,又笑逐颜开。
他能想到这一点,是听几个士兵吹牛,说自己勾引女人。一个士兵道:“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