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男大当婚(1 / 4)
探春当年得到那样的结果一边被皇权所震慑, 一边是被亲人的心狠手辣吓傻。
直到贾元春死后,她才看清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她的幸福。她也看清龙有逆鳞, 所有姐妹口中的善良和气大方的邢岫烟不出手则已, 等她真跟谁认真, 对方就已没有活路。她能出家而不是死, 是因为她年少时和黛玉等人有点情谊。
探春淡声道:“林姐姐, 寒舍鄙薄, 怠慢了。”
说着引了黛玉入座,小丫头奉茶上来,探春却一直没有喝, 只在手中拨动着佛珠。
黛玉喝了口茶,说:“外祖母病了,我才进府来探望, 听说三妹妹回府了,顺道过来看看。”
探春道:“林姐姐有心了。”
黛玉道:“三妹妹既然回家了, 何故还做此打扮?”
探春听闻, 不禁一双泪落了下来,道:“这世间除了佛门,哪还有我容身之处?”
少女的心气素来是高的,像一朵红艳带刺的玫瑰,探春的求生欲比之迎春强得多, 虽不愿呆在佛门, 可不在佛门又去哪处?如今虽有赵姨娘怜惜几分, 可她并不顶用, 环弟是有本事却因当年之事很不耐烦她,环弟自己都娶不上一位称心的媳妇,何况是为已经年过二十的她?
黛玉道:“如今人总是回来了,还是一切要向前看。”
探春叹道:“如今我落到这般,你是唯一一个来看我的人,当年还觉你比不得别人,可见我当年眼光之差。如今一切,说来我不过咎由自取,该常伴佛主赎罪。”
黛玉心善,只要不触及底线便禀持宽容,劝道:“三妹妹何必如此说?当年圣命既然令你修行两年,如今已过四年,你回来自然也能好好过日子了。”
探春眼皮一动,说:“我听姨娘说皇后还朝,皇后娘娘如今可好?”
皇后还朝的事在京都几乎无人不知,百姓传颂着“樊梨花”“冼夫人”“秦良玉”的美名,赵姨娘当然听说,且又说给探春听。
此时除了世俗眼光之外,探春真正畏惧的就是皇后。能够轻描淡写就要了贾元春的命,还是让亲人自己下手的人,其心性之冷酷可见一斑。往往最善良宽容的人也最为冷酷,就像最多情的人也最无情,都说一个人能受多少赞美就能承受多少诋毁,一个善良的人无情狠毒起来也是超越普通人的。
在黛玉看来邢岫烟当然千万般好,就是让她为大姐去死,她只怕也不会拒绝。她虽同情探春,却从不觉得邢岫烟当年这样处置是错的,她将心比心,谁这样算计进定中侯府给萧景云当妾,她会如何恶心。三妹妹不是底层无路可走的百姓,她是有环表弟甚至琏二哥哥做主的,她还听信贾元春,那么是当初她自个儿心不正了。
但人非圣贤,事情过了这么久,她也付出了代价,黛玉还是抱着常心看待。
黛玉道:“娘娘如今很好,与圣人、几位殿下一家团圆,昨日我进宫请安,娘娘风采更胜以往。”
探春说:“皇后娘娘果然非常人。”
黛玉道:“我也曾听爹爹夫君说起,娘娘之才远胜于男子,娘娘之胆色也远胜男子,也难怪她不管遇上什么困难都会站起来。”
探春道:“也不知娘娘是否还生我的气……”
黛玉虽不能将邢岫烟失忆的事乱传,但是以她对邢岫烟的了解,心中却有把握:“三妹妹也不必挂怀了,娘娘未必会将此事放在心上。圣命既让你修行两年,两年已过你只要不再犯,娘娘决不可能追究。让你去牟尼院修行,娘娘本就手下留情了。那可是馥儿姐姐曾经修行的地方,娘娘自己也曾去上香,往来香客都多有身份贵重之人。别的庵院可没有这般干净,你若去了才是被糟践了。”
探春再听别人直言这事,不禁落下泪来,黛玉说:“三妹妹,往后路如何走还是要看你自己。”
探春呜呜落泪,黛玉软语几句,也就借天色已晚告辞回府了。而赵姨娘又陪着探春,劝她往后脱下缁衣,好好筹谋未来的路,且先不提。
……
却说邢岫烟自进宫后数天都是相夫教子,但她一帮属下在京都人生地不熟的只住在会馆之中待命。老大突然成了皇后,一时群龙无首。
还是陈逸曾是皇商有些主意,便备了礼品,一帮人前往承恩公府拜见。到了承恩公府大门前,但见府门上方一大块红色匾额,上头四个铸金楷书大字“承恩公府”。
吴大富、张山等皆叹:“好生威风!”
段芝瞧了瞧铸金大字旁的落款,啊了一声,说:“这是圣上御题!”
张山道:“老段如何知道,你还识得圣上的字迹不成?”
段芝指着同是铸金的落款篆书,说:“那篆刻是‘徒肃宏’三字,肃是肃亲王,宏是宏正,圣上登基前是肃亲王,宏正为字。可笑当年我听成了‘叔洪’,不然也不会如此失礼君前。”
作为寒门读书人,虽不知道宗室有哪些王爷,但当今圣上的名讳是知道的,平日做文章才好避讳。
张山叹道:“咱们大都督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