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1 / 2)
没人把黄沙原的事儿当一回事。如果黄沙原直接挨着京师, 那皇帝还要担心一二, 可是黄沙原就是势力再大, 它跟京师还隔着整整一个代郡。而代郡民风彪悍,也是至始至终的事实。
而代郡的人, 对贾琰的感觉还不坏。
别的不说, 贾芸如今乃是代州知府。他在代郡已经呆了十年了。这十年来, 他注重农桑,又因为跟贾琰的关系,所以,什么好东西,他都能够帮代州和雁门关的将士们先弄到。之前的红薯、鸡鸭兔子立体养殖技术, 最近的羊毛。
因为贾芸在代州好些年了, 所以在当地的威望很不错,别的不说,他跟老百姓说一句,羊不能放养, 老百姓就把羊关在羊圈里面,然后让家里的孩子上山打草回来喂羊。
没有为什么, 原因也只有一个,贾知府可是让他们过着好日子,而贾知府之所以能够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是因为皇后娘娘是贾知府的族姑母!
长年跟草原作战, 境内的百姓几乎全是半军半民的性质,因此警觉性也比别的地方的百姓要高多了。那头赖宏昌才烧了王家大院儿, 代州这边就得了消息。@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没有办法,谁让这一代本是当天隋唐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的地盘呢?代州也好,周围其余的几个州府也罢,别的不多,姓王的特别多!十里八乡,十个人里头差不多有七个姓王的,一排辈分都能够追溯个十几、二十几代的。
赖宏昌这里带着人烧了王家大院儿,王家大院儿又大,烧了一整夜都没有烧完,自然,就让周围好几个州府都知道眼砂镇出事儿了。然后,从眼砂镇跑出来的人自然也就把黄沙原县令叛乱的消息带到了四面八方。
贾芸当时就火了,更别说,他老婆还在他耳边哭!
贾芸的媳妇就姓王,虽然不是眼砂镇的,却也是代州人,跟眼砂镇算是拐着弯儿的亲戚。这眼砂镇虽然不起眼,却也住着王氏一族整整一个分支的人!现在,这一支的宗族嫡支的人都被赖宏昌给杀了,别的王氏族人哪里不同仇敌忾的?
贾芸的妻子王氏王德姐就这样道:“我恨的不是他们烧了我们王家眼砂镇的大院儿,我恨的是他们把这脏水儿往皇后娘娘身上泼!皇后娘娘多好的人啊!又心善又仁慈,别的不说,就说我们代州,十里八乡的,谁没有受过皇后娘娘的好处!这个姓赖的,果然混账!”
贾芸立刻想到昔年在他面前耀武扬威还要贾家的小爷们叫他们爷爷奶奶的贾母的陪房赖嬷嬷一家。
他冷哼一声,道:“他那个姓,要出好笋,难!不说了,我去找万总兵。”
跟别的州府不同,代州境内有两位总兵,其中一位长年镇守雁门关,而这另外一位,便是贾芸说的万总兵了。他主要负责的,是境内治安,当然,秋冬季节,草原上南下打草谷的时候,他也要负责支援雁门关。
军屯的事儿,也归这位总兵负责。
贾芸赶到万总兵的军营的时候,万总兵手里正捏着那篇檄文骂娘呢:“姓赖的混账!他以为他是什么东西!给皇后娘娘提鞋都不配!”
地下几个亲兵压着一个使节模样的人。贾芸还没有走进去,就听见万总兵高喊着:“来人!把这家伙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那人大喊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万总兵一口就唾了过去:“呸!什么两国交战!你们不过是一群乱民!不!乱匪!也配在老子面前唧唧歪歪?斩了!”
边上的亲兵立刻就把那人拖了下去。@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贾芸进了营帐之后,连忙冲万总兵拱手:“多谢总兵大人深明大义。”
万总兵立刻跳了起来,回了一礼,道:“贾大人,您可别跟某家客气!某家是个粗人,别的不知道,就知道一个,恩义!别的不说,如今我们吃的军粮,还要多谢皇后娘娘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红薯大规模种植以前,就是以朝廷对代州的重视,代州的将士们也不得不饥一顿饱一顿。除了刚开国的那会儿好一点儿,这些年以来,将士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据说前朝也是这么过来的。
万总兵也知道,这是没法儿的事儿。一来,朝廷没有足够的钱粮,二来,朝廷也不敢让将士们吃饱。
万总兵原本也以为,这就是他们武将们的命了!
可是不成想,这位皇后娘娘,先是弄来了红薯,然后让自己的侄子来代州屯田,让代州上上下下都能够吃个半饱!后来将士们又跟着时不时地吃上了鸡鸭和兔子,再后来,那个什么烧刀子,什么青囊集上传下来的医术。如今在兔毛之外,代州人又有了粗呢料子的冬装可以选择。
对于代州人来说,皇后娘娘就跟再生父母没什么两样!
对于代州人来说,说别人的坏话可以,说皇后娘娘的坏话,就跟扒他们的祖坟、戳他们的脊梁骨没什么两样!
别的不说,万总兵自己就知道,这个消息传开,他麾下的将士们就要先炸锅!
贾芸见万总兵如此明理,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