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开祭奉贤堂(3 / 4)
,小女有两件事想请皇上恩准。”沈荣华没等仁和帝答话,直接说道:“第一件事,小女秉承林阁老的遗志,要用林阁老夫妇留下的资财建闻林童院,教授贫苦人家的孩子读书认字、规矩礼数,教他们自幼诚实待人、长大报效家国的道理。至今,津州府已建起四座闻林童院,有两座已先后开课。小女想请皇上高抬御笔赐字,书写匾额悬挂,让幼子孩童沐浴圣恩,感念皇上恩德福泽。”
沈荣华直称林阁老,没称外祖父,就表现她对所求的郑重及心里的恭敬。
“好,朕答应你,写好了就给你送去。”仁和帝答应得很痛快。
“多谢皇上,还有第二件事。”沈荣华拿出林氏的嫁妆清单及林阁老撰写的一本书呈上,高声道:“这本书是林阁老为自己写的传记,书的后半部都是他规划的致仕后的生活。他在书中说等他致仕之后,要带着夫人走遍大江南北,遍看河山壮丽。他不只要到江南欣赏水乡秀美,还要到边关感受烽火真情。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给当地贫苦人家的孩子办一座学堂,亲自教他们认第一个字。
小女提议并出资,津州官府捐资支持,已办起四座闻林童院。但他老人家的遗志只完成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就是他要到边关给驻守在边关将士办书院,让他们闲瑕时读书怡情,以解思乡之苦。他还要为驻守在边关的将士们的子女办学堂,让他们跟在家乡一样读书识字,不要因为远在边关就荒废了学业。”
“拿给要宫看看。”大长公主打破沉默,从太监手里接过林阁老的传记,翻了几页,感叹说:“林闻哪林闻,你就是死得太着急,万夫人也是,死得匆忙了。”
仁和帝点头轻叹,愣了片刻,冲沈荣华抬手道:“你接着说。”
沈荣华把林氏的嫁妆清单呈给皇上,高声说:“这是我母亲的嫁妆清单,请皇上过目。当然,这只是小女的外祖父外祖母留下一部分财物,两三成不到。”
“这……”仁和帝的手伸向林氏的嫁妆清单,又愣住了。
在奉贤堂开祭的庄重时刻,沈荣华把嫁妆清单呈给仁和帝,这又是几个意思呀?不知她是何意,但诸如沈贤妃等人,早已变了脸,只怕麻烦临头,不好收场。
“诸位切莫误会,我母亲的财物产业是林阁老夫妇的遗产,已由我继承,但我不敢私自享有。”沈荣华松了一口气,又高声说:“小女把小女母亲的嫁妆清单呈给皇上,是想请皇上转交给驻守边关的统帅,这些资财是让他们在边关办书院和学堂用的。清单上列出财物产业合银十万三千两,到现在已有十几年,这些财物产业已远远高于十万三千两了。另外店铺和庄子每年的收益大概有四千两到六千两,小女手里没有详细的账单,计收益就从今天开始,之前的忽略不计。”
族长做主让沈荣华继承林氏的嫁妆,已写在了沈恺和林氏的和离文书上。沈老太太是粗横野蛮彪悍的人,要是真去跟她索要清算嫁妆,还不知道要经过几番折腾呢。所以,沈荣华就把林氏的嫁妆捐献了,把与沈老太太讨要林氏嫁妆的事交给皇上和边关将士去做,沈老太太再横,能横得过他们吗?
林氏的嫁妆是一笔巨额财产,守着这些资财产业,她什么也不做,就能过上富足的好日子。之前,沈荣华想到捐献这条途径,也心有不舍和不甘,一直在犹豫。现在,她把话说出来,心里踏实了,畅快了,那点不舍不甘不情愿都烟消云散了。前世今生都一样,这些财物产业不属于她,擦肩而过也是注定的。把这些财物当作林阁老夫妇的遗产捐出去,她为自己挣了名、铺了路,也一身轻松了。
仁和帝接过嫁妆清单,翻开看了一眼,问:“你的意思是说你把你母亲的嫁妆通过朕转交给边关的统帅,让他们在边关办书院和学院之用?”
“是。”沈荣华回答得很干脆,“小女母亲的嫁妆是小女的外祖父外祖母留下的遗产,小女用这笔财物产业完成小女外祖父的遗志,也是理所当然。”
“好好好,朕收下了,朕代你转交。”仁和帝感慨点头,把林氏的嫁妆清单递给太监,“把嫁妆清单交给韩将军,再传旨给连总兵和岳总兵,写明此事。”
“奴才遵旨。”
大长公主满眼赞许冲沈荣华点了点头,说:“有好多人质疑为什么要把林闻的牌位供奉在奉贤堂贤臣之首,现在本宫告诉你们,是因为风骨和心胸。林闻的胸怀无人能比,连本宫都逊他一筹,好在他后继有人,本宫也心安了。”
偌大的场地鸦雀无声,众人都在品味大长公主的话,但总会有不和谐的声音。
“小贱人、小骚货,你敢拿我的嫁妆,我跟你拼了,你死……”沈老太太的叫骂哭喊声在人群中响起,但很快就被唏嘘感叹和低声议论淹没了。
沈老太太被几个侍卫堵住嘴,拉出了人群,连沈家人也被撵走了。众人各色目光在沈贤妃、五皇子及端悦、端淑两位公主身上游移,不时有嗤笑和嘲笑声传来。他们的脸色都很难看,个个低垂着头,一言不发,大概都在寻找地缝吧!
看到沈荣华平平安安来到奉贤堂门口,沈贤妃等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