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未知的冒……(1 / 3)
这些日子,阿诚作为侍从只要温惟有课就会一同去太学,他自然也不会与太学的学子一样有自己的坐席,只能立在温惟的身侧,通常一站就要站上两个时辰,就算如此,阿诚也感到很满足没有任何抱怨,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因为自己性子内向,沉默寡言,再加上身份有别,阿诚在太学里并不与人合群,常常独来独往,对此,温惟并不担心,她认为真正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源于彼此才华的惺惺相惜、实力的势均力敌。
在温惟的悉心带教下,再加上自己不舍昼夜的刻苦钻研,学业上突飞猛进,他的认知不在局限于初学阶段的《千字文》,还有那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捭阖术》上。他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知,男儿欲遂平时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功成名就。
他感激于温惟对他的收留之恩,更感谢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近几日各学子都在为几日后的春朝节竞技做准备,太学的课业安排相对宽松,前两天陈王元昱跟几个学子缠着她让其帮忙组织竞技比赛,温惟不堪其扰都以事务繁忙直接推脱了,这两日竟然出奇的安静没了后续动静。
温惟心一软决定去看看究竟,如果有需要也可指点一二。
结果到了太学发现学舍内竟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遂向宫中侍卫打听去向,侍卫告知在庞大人的带领下众学子都出宫去了半柳坡。
温惟一阵愕然后,恍然明白过来,这几日之所以没人来叨扰她,原是因为庞秋沉。
随后温惟带了阿诚去往半柳坡。到了半柳坡一眼就能看到立在众人中的庞秋沉。
他正专心给学子们做示教,身姿挺拔地站在起射线上,两脚开立,左手持弓,右手按箭扣于弦上,举弓左臂下沉,开弓瞄准箭靶,手指一拉一松之间,长箭如长了眼睛一般,“砰”地一声精准地飞到了靶心上,稳稳地立在上面,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学子瞠目结舌,嘴巴大张,不约而同发出一阵惊赞声,纷纷被出神入化的箭术深深折服。
“庞大人,弦无虚发,箭术出类拔萃、相当了得”背后传来一声女子赞誉。
庞秋沉转身一看,眸光一亮,见温惟站在身后,忙将手里的弓放下,微微一笑。
“温理正过誉了,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学子们见是温惟来了,分外惊喜。
“既然有庞大人这样的高手教你们,你们当谦恭虚几,履践致远,还望各位好好珍惜!”
“是!”众学子纷纷点头回应。
“老师!你可有兴趣跟我们玩玩撞球”陈小王爷元昱出声提议道,其他人也见机跟着起哄,
温惟白了他一眼,训斥道:“没兴趣!箭术不精,就想着学撞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你箭技十有九中再说吧。”
元昱一腔激情又被温惟的冷言冷语泼了冷水,情绪瞬间低落。看了看远处的箭靶子,登时又来了劲头。
这里不是皇宫,温惟让阿诚也留了下来,然后转向庞秋沉,作揖告辞,庞秋沉一路送她出了庄院。
温惟出言致谢:“感谢庞大人能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授教,学子们能得大人言传身教,也是他们的荣幸。”
“温理正客气了,几日后的春朝节竞技,我也不想他们输的太难看,所以尽自己微薄之力略微指点一二。”
温惟含笑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事,从袖口拿出一枚玉佩,庞秋沉一看,正是那日宵禁之时送与她的那枚自己日常贴身佩戴的玉佩。
“那日匆忙来不及道谢,我欠庞大人的人情真是越攒越多,在这个人来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腊月寒的世道,你我不过寥寥数面之缘,庞大人不问缘由仗义出手相助,温惟感念于心。人情难还,温惟无以回报,也只能说些空乏苍白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庞秋沉摇了摇头,未伸手接过玉佩。
“对你,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让自己袖手旁观,置之不顾。”
庞秋沉连自己都不明白,从开始认识她起,这几日他总是不经意间就想起她,看到她有麻烦,就像是出于本能不受控制地想要帮她,就连这次太学的事,照以前以他的身份他压根不会出面理会,而现在他却越距鬼使神差地给大包大揽了。他已是个成年男性,他当然晓得自己内心的反常,只是……
温惟看着眼前这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公子,突然感觉到他的说话语气不经意间带着若有似无的暧昧之感,她尽量让自己忽视,但这种直觉又那么强烈,她心生疑惑是不是自己多想了。
见温惟不接话,他往前走近了一步,又道:“这枚玉佩可以让你自由出入京都城任何地方,你且拿着,日后有需要可派上用场。”
温惟觉得不妥,最后还是执意将玉佩物归原主,笑到:“庞大人把这么重要的物件给了我,就不怕我拿着胡作非为,或者……逃回东平。”
“你不会”
“京都有庞大人这样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