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瀛台旧影(1 / 3)
来芳榭这些日子, 温惟多吃少动肉长了好几斤,连小脸都圆润了起来,整日里守着花花草草无所事事, 虚度光阴。
闲来无事,白天温惟在芳榭附近溜达几圈, 到了傍晚天气凉快下来, 找个僻静的林角尝试伸展一下拳脚, 让自己身体逐渐恢复适应。
香榭座落于半山坡虽为皇家陵园的一部分,从外看倒像个别致的山间院落,依山伴水山清水秀, 风光旖旎令人心酐神醉。
与香榭背山隔水,远方的山坳处建有一座朱白相映、叠顶宽檐的老式建筑,造型奇特而古朴,一眼看上去不像本土传统寺庙殿宇,雄伟耸拔的建筑群在一片郁郁葱葱遮掩下若隐若现。
那日正值先帝忌日,众人皆陪同昔太后参与祭祀活动,昔太后体谅温惟身体欠安,差人前来传话让她好生歇息无需参祭。
温惟心中一阵窃喜,因天气炎热, 温惟的寝居迎风朝向东南,从寝室的窗户一眼就能看到那座醒目而神秘的大殿。
在好奇心驱使下, 温惟一时兴起决定去对面看看。
不巧天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山路狭窄湿滑, 温惟到达山脚寻寻觅觅却没发现一条通往对岸的路。
就在温惟感到沮丧之时, 却意外发现有人正泛舟湖上。
目极而望,见一老者戴着斗笠披着簑衣坐于船头,手持竹竿鱼线入水缓缓而行。
温惟朝着船上的人招了招手, 见没什么反应,又喊了两声船家。
没一会功夫小木船就朝自己漂然驶来,晃晃悠悠停在她面前。
温惟笑眯眯得上前拱手作礼。
泛舟者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放下鱼竿摘下斗笠,看了一眼作少年打扮的温惟
“请问姑娘有何事?”老者和蔼地问道
“老伯,我想去此湖对面,可苦于找不到路,不知可否借您船只一用载我一程?”
老者望着对岸,神色一愣“你是说你要去对面?”
温惟点头。
老人摆了摆手,表情严肃起来,似乎对温惟的请求不是很愿意帮忙,温惟一看立马会意,急忙从袖口拿出几两银子作为酬谢。
本以为老人会欣然答应,结果他又摇了摇头
沉声道:“姑娘有所不知,这个位于湖中小岛山坳处的建筑叫瀛台,你方才说你找不到通往彼岸的路,早在十多年前就被设为禁地。老夫在这里守山五十载对此处甚为了解,原本瀛台与外界水陆相接交通便利,光石桥就有四座。
后来听说瀛台的主人出事,不知为何朝夕之间这瀛台被人挖成了孤岛桥断无路,官府还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登岛,从此瀛台与世隔绝再也无人踏足。直到新皇登基瀛台开赦,不再视为皇家私有的园林宫殿,因其年久失修往来不便一直荒废无人问津。
听传闻几年前,此处被一商贾看中花重金盘下,但老夫在此处却从未见有人来过。”
瀛台,原来这就是瀛台……
温惟出神想起李横的话,他说瀛台是高祖为襄王及其夫人所建,她恍然领悟佐藤瀛夜本就是奴国人,那么这瀛台其实是座奴国建筑,难怪看着如此与众不同。
“老伯,您所说的瀛台的人可是当时名声大噪的襄王?”
老人没有回话,只是点了点头。
一提起襄王,不知为何温惟格外有兴趣,又问道:“那您知道襄王此人当年到底出了何事?”
听温惟问起此事,老人脸色惊变,良久没有出声。
“老伯可放心,晚辈就是好奇随口问问,我一女子断不会出去胡言乱语,少时从街头说书先生提及此人,不免心生探求之心。“温惟和颜悦色得解释道
老人上下打量着温惟,见小姑娘明眸善睐,语气诚恳,言谈举止不似那轻浮之人。
犹豫了片刻,沉声道了一句:“当年襄王一家遭了灭门之灾!”
这话从老人口中轻然说出,但这话中的内容却令温惟一阵愕然。
“灭门之灾!”温惟情不自禁又复述了一遍
老人唔了一声,“其实,这在十多年之前的京都城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世间没有不漏风的墙,当时传闻乍起,许多人虽没有亲见,但都传的有板有眼,有理有据。据说还是襄王的故交一个什么朝廷大官亲自带人前来奉诏执令。
此事一出先皇下令封口,禁止任何人妄议此事,凡造谣生事无事生非者一律从严法办!从那时起所有人对襄王之事谈虎色变,绝口不谈,此人好像在一夜之间人间蒸发,其传奇一生到最后走得如此落寞,让人唏嘘不已。”
温惟听到此处,望着对面亭台楼榭的一角,不禁感到惋惜同情。
“既然此地大赦,可否劳烦老伯泛舟载我过去。”
老人神色一怔,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温惟,见她态度如此坚决,不好再拒绝,勉强点头答应。
到了彼岸,老人说一个时辰后过来送她折返,温惟道谢,下船撑伞踱步往山间走去……
许是座四面环水孤岛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