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锋芒(1)(1 / 2)
谢清辞承接屯粮一事后, 立刻有人知会了户部的官员。
户部的官员面面相觑,一脸问号。
没听错吧?那个走路快几步都要咳嗽的病秧子皇子,竟然来户部督查军粮?
还要从京城凭空变出三百石粮食?!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还没有等到谢清辞到来, 这些官员已经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按殿下所说, 这粮食要从京城出,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京城没有多余的耕地, 粮食向来是从别的省调派……这让我们从哪里去寻这上百石的粮食呢……”
“殿下还是年轻, 想着出其不意一鸣惊人吧, 但是他也不想想, 像粮食这种没办法弄虚作假的政绩, 要做出来可不容易……”
“还三百石粮食,我看最后啊,一百石都难……”
这些人讲到兴头上, 忽然听门外响起一身轻咳。
众人抬头,才发现一行人已到门外。
中间一人眸光淡然柔和, 脸颊若雪,在乌发的衬托下显得愈发苍白, 纤弱的身子裹在初秋披风里,整个人如雪花般触手就化。
众官员:“……”
这就是传闻中深居简出的三殿下?
呵, 这容貌倒是比他们想的还要绝色几分。
只是这模样显然不可能使出铁腕手段,又怎么可能要到三百石粮食?
不少人已经对不谙世事的谢清辞轻视了几分。
“诸位大人早早议事, 本王很是欣慰。”谢清辞毫不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只是我听有些人说到, 京城无耕地,更无余粮?你们扪心自问,是真的没有, 还是诸位视而不见?”
他语气中有一丝凌厉,众人一时沉默。
谢清辞冷冷抬眸道:“据本王所知,现在京郊一带屯垦的农户有二十万人之多,既然是农户,那每天辛劳不是在务农种粮么?若在这些年减免赋税,让这些人交出几百石粮食想必不是难事。”
这话算是万全之策,只是一出口,周遭反而更安静了。
京城的田庄耕地……
他们本以为谢清辞会有旁的主意,却没想到竟然真的敢把手伸向……那些屯垦的田庄耕地。
那些地方不是农户的私人田,说白了这些人都是勋贵的佃户,只因京城周边的耕地早被所谓勋贵瓜分殆尽,而上缴的赋税,也是进到勋贵的腰包。
这些人靠着京城周边的供养,得到了大量的金钱田庄,又被圣上默认,权贵环环相扣盘根错节,没有谁会想不开主动碰这块地盘。
他们本以为谢清辞会在荒野上开垦,谁曾想殿下看着柔和,却出手狠辣直接瞄准了那块地。
强硬犀利,让人无法招架。
他们不说话,谢清辞却没有放过的意思,直接点名道:“户部侍郎,你以为呢?”
户部侍郎硬着头皮,秉承着绝不得罪任何一个人的原则谨慎开口道:“殿下所说不错,只是这些地都是有划分的,此时贸然动手,怕是不太稳妥。”
“你只想了此时稳妥,何曾想过将粮食从江南运到京城稳不稳妥,四十万大军稳不稳妥,这江山稳不稳妥?!”
他句句逼问,逼得人不由得低下头去。
只有背后的一双眸子,非但没有任何躲闪,望向谢清辞的眼神反而愈发坚定。
萧棣用眼神轻轻抚过眼前人的背影。
正值夏末秋初,谢清辞畏寒,已着了月白色披风,乌发如墨散开。
本是温和任意拿捏的的模样,可此时却寒凛逼人。
这让萧棣想起不久前的春夜,他初来乍到,在满是折辱冷漠的京城,状似柔和的小殿下也是这样挡在他的面前。
萧棣轻轻握紧掌心。
那户部侍郎也不示弱:“殿下,这些人都是开国重臣,这些耕地都是陛下圣旨亲赐,如今殿下一意孤行,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又让陛下如何自处?”
一时间,众人都窃窃私语起来。
谢清辞道:“你一口一句圣旨,咬准这些耕地是陛下赏赐给他们的?”
“那是当然,殿下一直深居简出,恐怕还不知道这些地方是陛下亲自赏赐给重臣的吧。”
户部侍郎是丞相亲自提拔上来的,遇到这种事自然护主,这番话自然是指谢清辞不懂国事,胡乱指手画脚。
谢清辞漂亮的唇角始终噙着淡然的笑意,让人琢磨不透:“既然是陛下赏赐,那本王若是执意收回,便是违逆圣意了?”
“那是自然。”
“本王手上也有一道圣旨,是陛下全权令本王督办此事,倘若那道圣旨和你说的有出入,那便要按本王手上的这道来。”
“……那是自然。”
谢清辞一摆手:“宣旨吧。”
萧棣深深看了谢清辞一眼,展读道:“安平侯,建章侯等诸位勋贵领兵作战,辅佐朕躬,朕心感念,在封地之外,特赐诸位宅院一座并良田良园百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