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明渊的起源(3 / 3)
多年里面,他在山巅和命运论道,已经彻底顿悟,初步地将阴阳,因果逆转,推演出了命运的权能。
“下山了吗?”
道人垂眸,手里再度捻起一枚棋子。
目光落下,看到了纵横十九道,仿佛看到了整个神州的山川起伏。
下山之后,只觉得天地空洞,虽然任由我去,却又不知去往何处的朱元璋忽而脚步一顿,抬起头来,看到前面亭台之下,似乎有一道人手持棋子,正在皱眉思索,他曾经在进入山中的时候见过一次,知道这是祖师。
上前见礼。
那持棋子的道人垂眸,并不去看这个年轻却身怀热血的青年,手中持拿一枚棋子,自言自语道:“山河变故,如何去做?”
朱元璋一怔,下意识回答道:“山河崩塌了的话,重塑便是;遗忘了华夏衣冠的话,重建便是;人心失去的话,那就一点一点重新收拾便是;见到屠戮忘义之辈,杀了便是!”
杀心很重的年轻人,哪怕是诵读道藏佛经,却也无法化去一丝半点。
黑发道人不以为意,只是点了点头,道:
“你观天下的话,为什么元有锋芒却只有这么短时间的国祚呢?”
这个当过乞丐当过流民的年轻人想了想,回答道:
“因为锋芒和刀子就只是在老爷们手里。”
“咱穷苦人,没有刀子,他们上面勾连一起,也没有办法啊。”
“有冤没处伸张,只能够给压着,那帮老爷们做了什么事情,谁都不知道,他们更是什么都不怕,因为刀子在他们手里面。”
“咱往后要是能够重塑华夏,一定给所有人一把刀子。”
“只要有冤情,哪怕前面是官儿也能当场捆了,还有官员,他们权力太大,对他们的制衡又太少,宋朝那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够再犯,一定要有各种法子去约束住那些官儿老爷。”
大雪落下的天气里。
这个还伤着的青年索性坐在地里面,拄着把枪和这个道人说来说去。
双目明亮,热气腾腾。
不是世家人,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说要管住官员,道人随口说一句,天下的笔杆子都在那些读书人手里,读书人的目的是为了做官,他对做官的这么苛责,未来的风评不会好。
青年只是挠了挠头,道:“咱就是个泥腿子。”
“再说了,杀光恶人的时候,我就回来,出家人来说,风评都是假的。”
他拍了拍身上的衣服,道:“还穿着这一身道袍,回来。”
“找到师父。”
“师父他救了我,师父不要我了,我不能不来尽孝的。”
“到时候,我就再找下山找一个小道士,然后把他带上山来,就像是老师他教导我的那样,教他武功,教他读书,让他给阿龟擦龟壳,和阿蛇捉迷藏,然后等到我也老了的时候,他在下山找个更小的小道士。”
五大三粗的青年提起这个的时候,呵出热气,满脸憧憬。
黑发道人起身,嗓音难得温醇道:“那么,希望你……如愿以偿。”
但是世上最多,不如意者。
那青年起身仓促,见到道人似乎要走,拱手一礼,道:
“还,斗胆请师祖一言戒告,弟子下山来,不知道投哪里去,寻什么人,做什么事情。”
“告诫吗?”
黑发道人垂眸看着前面的青年,道:
“唯独四个字了,曰,为民取利。”
那青年夜半跪香,连夜下山来,落雪已停了,天边熹微,大日初升,而另一侧,因为冬天的特殊性,那一轮白月竟然还非常清晰可见,犹如日月横空,道人呵出一口气,指了指天空,嗓音平和:
“日月横空,当为【明】。”
青年呢喃:“明?”
道人垂眸,看着自身的衣衫,这一缕神念下来,没穿着道袍,而是一身青衫,木簪束发,模样温和儒雅,正是道衍记忆里面,在大明时代行走于天下的【渊先生】。
当窥伺到命运的时候,就已经也落入了命运和因果之中。
你欲要以什么东西拨动命运呢。
天光亮起,张三丰看着三清殿中燃尽的香,闭目不言,隐隐听得诵读黄庭少却一人,遥遥可见烽火狼烟,搅动红尘,那高大青年拜谢过祖师,转过身去,一只手提着长枪,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面,忐忑地走向自己的命运。
青衫道人忽而微笑:
“他年。”
“或者还有相见之时。”
高大青年不解转过身来,却见到松山落雪落下来,那青衫道人已经不见了踪影,而在山巅之上,真正的青衫文士命运眼底惊悚,看着前面的黑发道人垂眸一夜,忽而落下棋子,道:
“多谢道友送来的人。”
黑发道人双目温和:
“吾已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