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秦岭大熊猫(十四)(3 / 4)
竹子生长需要大量的阳光和水分,没有水源的情况下,熊猫可以通过竹子汲取水分。
低海拔区域由于人类活动,树木稀稀拉拉,地表只能找到野草。
大熊猫偶尔会吃野草换换口味,但主食依然以竹子为主。
即使芝麻汤圆特别喜欢吃肉,竹子和笋笋依然在饮食结构中,占有更大比例。
如果沿途找不到竹子,三只熊熊就没办法在这条路上走太远。
幸好,喻以筠早有预料,所以故意放慢脚步,留下足够的生物讯息,透露自己所在位置。
第二天清晨,三只熊熊面前出现一大堆断面整整齐齐的竹子,以及尚带余温的羊肚奶瓶。
嘿嘿,天上下竹子啦~
熊熊吃饱喝足,快快乐乐再次出发,看样子完全不为食物发愁。
刚开始,工作人员并没有多想,还觉得‘熊猫来到山下,至少不用把上百斤竹子背上山’。
秦岭中段的大熊猫保护区,大多是经济发展较慢的县。如佛坪、留坝、宁强县等等。
如果没有大熊猫,可能大部分人,根本不会听说这些地名。
山脚附近的公路,车流量较少,而且处处设置监控点和警示牌,确保来往车辆不会伤害野生动物。
既然三只熊熊喜欢鬼混,工作人员索性由着他们去。
国宝嘛,是应该嚣张一点。
大约观察到第五天,保护团队意识到奇怪的现象。
三只熊熊看似鬼混,其实方向明确,大致保持着向西北方向迁徙。
截止目前,秦岭野生大熊猫仅生活在陕西境内,总共有七个局部区域,相隔最短距离普遍只有几十公里。
由于山路艰险,加上领地内不缺食物,几个区域必须依靠人工干预,才能互相交流。
国内熊猫保护团队,建立跨省保护项目,有意扩大熊猫活动范围,却始终没有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
因为没有熊踏出第一步,纵然保护团队使劲浑身解数,却始终无法确定:
野生熊猫该如何跨越地理壁垒?
发现三只小熊走着走着,竟然越来越靠近旁边保护区,工作人员激动地差点跳起来。
小熊沿途留下的气息,会向同类传递‘这条路可以走’。
只要追踪小熊移动的路线,在沿途准备能够让熊猫维持生存的资源。也许要不了多久,这条路就通了!
到时候,保护团队不必费尽心思,把亚成年熊猫转移到新的保护区增加基因多样性,他们自己就能互相串门。
随着走动越来越频繁,橫戈中间的壁垒注定不复存在。
曾经因为人类肆意扩张而隔绝的熊猫栖息地,必将重新连接起来!
意识到这一点,国内负责熊猫保护工作的所有专家学者,立刻召集会议。
所有关注熊猫的人,都知道连通栖息地的重要性,将小熊走过的路,称为‘熊猫界丝绸之路’。
相隔两千多年,在人类丝绸之路的起源地,自然文明迈出了自己的脚步。
经过几天讨论,与会专家一致决定,必须重点保护小熊之路。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此次重点项目的前提是:三只小熊当真能连接不同的保护区。
“拜托了,250,希望全部压在你身上了!”
“这种时候还叫什么250?只要他能走到隔壁保护区,他就是我的神!”
消息传出,三只鬼混小熊得到空前关注。
甚至有热心人士不远万里前来,开着车绕着盘山公路转八圈,就为了看三只小熊走到哪了。
有时候喻以筠走饿了,到处寻找散落的竹子和笋笋。
路过司机看得心急,直接把车里的食物拿下来,准备投喂小熊。
“咿!”
喻以筠从树林中钻出来,扒在警示牌上吼叫。
警示牌上,写着十个大字:
‘尊重大自然,争做文明人。’
“咿咿!”禁止投喂野生动物。
热心司机想到网红可可西里狼,由于人类投喂导致失去警惕心,结果冲上公路被撞死的悲剧,默默收起已经撕开包装的小熊饼干。
喻以筠嫌弃地看了眼小熊饼干:谁要吃那玩意!
隔天,公路两边拉起警戒线,上面挂着红色横幅:禁止投喂野生动物。
为避免可可西里狼的悲剧再次出现,直立鹿连夜钻进树林,开始在小熊的必经之路种竹子。
芝麻汤圆睡醒,钻出树洞,瞧见翠绿翠绿的竹子,还以为自己穿越了。
在无数人的关注和期待中,出发第九天,芝麻汤圆终于来到最短距离仅仅60公里的隔壁保护区。
确认250到达目标地点,值班室响起此起彼伏的尖叫,每个人都用不同方式还愿。
短暂狂欢后,这群受到唯物主义教育的高等知识分子,很快冷静下来。
两个保护区最短直线距离仅仅60公里,过去几十年,两边熊猫却没有互相走动,理由很简单:
从芝麻汤圆走了十天才到,就能看出来,距离不等于路程。
山路崎岖,芝麻汤圆顺利来到山脚下,但距离真正的熊猫保护区还有相当的距离。
倘若三只小熊只是路过,然后头也不回与本地熊猫擦肩。
保护团队就只能看着史诗级‘熊猫界丝绸之路’,在临门一脚落空。
为了让肩负重任的三只小熊成功连通两边栖息地。两个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铺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