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4)
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皇城司的改制情况, 宣读了圣旨之后,迟晚让人拿出了绣春刀跟唐刀。
“百户以上由本指挥使,也就是你们的总教官授绣春刀, 百户以下由各部百户授唐刀, 作为你们的教官,我希望你们不要堕了皇城司的名头,穿上了锦衣,拿上了唐刀,你们生是皇城司的人, 死是皇城司的鬼。”
“要是本指挥使跟你们说升职加薪, 你们可能不信,但从今日开始,皇城司司学,接受诸位的子女来读书, 各位的妻子,可以进入皇城司的产业做事,一旦诸位为公牺牲, 诸位的父母妻儿便由皇城司养,司学是在长公主殿下的支持下办成的, 你们适龄的孩子都能送过来学习, 以后也能读书识字,至于能不能当上官,就要看他们自己的了。”
听到这个话, 所有人都惊呆了, 居然有这等好事。
要知道,很多兵士牺牲了,都不一定有抚恤金, 名义上是有的,能不能到牺牲将士家人手里就不一定了。
况且还能给他们的孩子入学,要知道他们都是军户,军户的孩子只能当兵,可听迟晚的意思,他们的孩子还能科举,众所周知,读书写字科举做官,当武官需要军功,很多都是大老粗。
指挥使大人没有明说,应当是暗示。
就算不能科举做官,能读书识字也好的,军营里面知书识字的人都会被重用,记录个什么东西,总得要会写字,还有能当上武官的,多少都认一点儿字的,不然兵书都看不懂。
并且还能给他们的伴侣找一份货,皇城司内部的生意,绝对有保障,要是战死,也会帮他们养家人,这样的待遇,全大周都是独一份的。
所有人都热烈地看着迟晚,想要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
迟晚没有多说,而是继续道:“本指挥使只要求你们,忠字当头,好好办差。”
“记住你们训练时的口号,忠君爱国,军令如山,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今日再给你们这两句口号后面加上几句。”
“皇城司锦衣,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天子剑所指,十死亦往之。”
“飞鱼服,绣春刀,只要你们能建立功勋,我会亲自为你们佩刀,而我手里的这本功勋簿,目前只有一个集体一等功,希望你们能让这本功勋簿上再添新功。”
上次集体去玄阳寺救火护送虞九舟回京都,迟晚亲自为他们颁的功勋章。
随着迟晚的声音落下,一万皇城司司卫单膝跪地,一时间迟晚在他们身上看到信念感。
众人一同行礼,“诺!”
迟晚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回城!”
“回城!!!”
……
一个时辰后,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在京都响起,不是一个人,是万人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没有开道,所有人都自觉地退到两边,看着这支从未见过的队伍,众人都很稀奇。
迟晚骑在一匹棕色的高头大马上,领队前行。
所有人都穿着锦衣,尽管有些人的身上没有刺绣,可也能统一叫飞鱼服,每个人身上都佩着从未见过的刀。
令人惊讶的,每个人走路的节奏都是一样的,抬脚的幅度,还有人与人之间的间隔,所有都是一模一样的,全部都目不斜视,盯着正前方的位置,除了脚步声,以完全静默的方式走在京都街道上。
皇城司三卫,殿前司是皇帝面前的侍卫,绣衣隐秘,以后只有锦衣心走于大街上,百姓们会慢慢习惯,有一支队伍,只欺压官员,绝不欺压百姓。
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屏住了呼吸,一直等着队伍走远了才开始讨论。
“这帮丘八是哪里的,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
“可不敢喊丘八,这些兵士应该是皇城司的,为首的人是驸马,她是皇城司指挥使,听闻陛下下旨,让驸马重组皇城司,在里面成立了皇城三卫,殿前司,锦衣卫,绣衣卫。”
“皇城三卫?干什么的。”
“殿前司是专门守着陛下的,绣衣卫不知道干什么的,但锦衣卫,听说可以先斩后奏,皇权特许,就是三司不敢做的事,办的案,他们都敢干。”
“怎么可能,那咱们小老百姓的事,他们也管吗?”
“管,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只要是大周的事情,他们都管。”
“好大的权力,满朝文武也答应?”
“谁说不是呢,据说弹劾的折子满天飞,都被长公主殿下压下了。”
“也是,驸马要做的事情,长公主殿下肯定支持,哪里会压制,不过这些人穿得是真好看,比以前的皇城司司卫英武多了。”
皇城司司卫训练回归,日后京都不会平静了。
这一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了京都,很快就会传到大周各处。
街道两边的酒楼茶馆里,有不少人打开了窗户往下看。
其中有北宁人,也有南越人,他们的使节团说过几日才到,结果有些人提前到了京都。
茶馆的靠窗雅间传出声音,“这是大周的那支队伍,从未见过。”
“郎君,听下面的人议论,是皇城司。”
“皇城司?还好,是京都的队伍,要是整个大周都是这样的军队,那本官可要劝父亲停止行动了。”
“是啊郎君,他们看似没有见过血,但有一种渴望建立功勋的精神,上过战场的老兵多见,但像这些没有上过战场,却不怕死的愣头青,当真令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