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 / 3)
子知道自己输在哪里,日后如何努力,二是臣觉得,虽文无第一,但好文章有目共睹。”
这样做肯定有人不服,但那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的。
最重要的一点,迟晚要让那些试图作弊的人看看,胆敢动手脚的,他们的文章是否敢拿出来让全天下的人评判。
春闱严格,殿试更严格,两次文章都贴出去,前者就算能作弊,后者是在皇宫,无数官员,殿前司的眼皮子底下,在不知道题的情况下,连提前背文章的可能都没有。
春闱的题也是严格保密的,但殿试是皇帝临时出题,安全性更高。
就说万一,万一春闱真的出现了作弊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两篇文章一对比,总能看出端倪。
为科举之公正,迟晚觉得非如此不可。
公平公正,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很奢侈,哪怕两个人身处同一地位,可还有人心中的成见,有可能一个人的外貌,谈吐,就导致了天平倾斜。
就事论事太少了,严格遵循律法的人也很少。
不说别的,就连大周最权威的三司,判案的时候都不会完全按照律法。
而迟晚的皇城司做到了,不管对方什么背景,还是什么,严格地按照律法来,必须给苦读多年的学子,还有为供他们读书的家人一个交代。
也要让大周百姓知道,以后他们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只要有天赋,就不怕因为自己没有背景,而耽误孩子。
这件事迟晚不能保证,但是她能保证的是,严惩不公平者。
严惩之下,必然能让科举没有那么花事。
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迟晚在为科举公平努力。
很多出身没有那么好的官员,心情莫名地激荡,当初他们要是遇到这么一个主考官,那他们还用做那些事情吗?
不说考中进士前他们遭遇了什么,单说考中进士后,他们这些名次靠后的进士,想要分到不错的去处就得倾家荡产地找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把自己这个人绑到所谓“恩师”的战车里。
以后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顶锅的都是他们这些人,要是不上门,大周有很多未教化的地方,派过去的官员动不动就死。
谁不怕死,做别人的狗,总比死好。
可此刻驸马在为天下学子争一个公平,他们这些人是过来人,可他们也都是小官,他们的孩子也是要科举的。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不少品级不高,也没有什么背景的官员走了出来。
皇帝本就想让迟晚做春闱的主考官,乐得看到迟晚受到支持,况且只是一些小官,还是有感而发的人。
要是满朝的高官也支持迟晚,他可就要多想了。
不过这种提议,是在断他们给自己的孩子走后面的路子,想来也不会帮驸马说话。
皇帝直接同意了她的提议,“驸马的公平公正,诸卿家对驸马做春闱主考官,可有什么意见?”
皇帝都这么说了,谁还敢有意见,有也不敢说。
“臣等无异议。”
“如此,便这么定了。”
迟晚担任了京都秋闱的主考官后,正式确定她为春闱主考官。
春闱主考官是可以参与出题的,她只是主要的主考官,按理说应该有四个,以她为首罢了,剩下的礼部侍郎,以及翰林院两个学士。
有一句话说得好,状元榜眼探花游街好风光,入了翰林院,工位左边是探花,右边是榜眼,前面是状元。
一问有一半是前三甲。
翰林院学士,作为以前科举的前三甲,且是内阁成员,他们只要不犯错,早晚能成为内阁阁老的,自是有资格做春闱的考官。
迟晚回到公主府,把今日朝上发生的事情说了。
虞九舟笑了笑,语气平淡,“陛下知道孤有孕,必定会为孤肚子里的孩子打算,他太希望孤肚子里是皇孙了。”
是不是乾元还说不准呢,但是她有孕这些时日,正是从皇帝手里夺权的好时候。
因为皇帝想要立皇太孙的话,就会给皇孙铺路。
怎么铺路,什么人会全心全意地帮皇孙,那自然是皇孙的娘亲跟母亲。
娘亲是监国长公主,母亲是有兵权,还是许多学子的座师。
皇帝再慢慢地给两人权力,等着她俩扶持皇孙长大。
到时候,谁还能跟皇孙争?
毕竟圣元帝再怎么自负,他觉得自己今年也不小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当然了,他还是觉得自己能活十年,可就算是十年,皇孙到时候只有十岁,主少国疑,还是得有长辈护佑。
皇孙能靠的也就只有长公主跟驸马了。
他想着,等皇孙一岁了,就把皇孙接到身边教导,现在最主要的是给皇孙积攒实力。
虞九舟跟迟晚手里的权力,还能不给自己的孩子吗?她们的孩子可是未来皇帝。
圣元帝很自信自己的盘算能成真,前提是皇孙真的生了下来。
可他永远想不到,他的寿命马上就要结束了。
其实可以的话,虞九舟跟迟晚都想让他多活两年,虽说皇帝比较差劲,可只要他在,她们的权力就名正言顺,能积攒更多的势力。
等到某一日把皇帝架空,让皇帝做一个傀儡皇帝,再让皇帝退位太上皇,让虞九舟做皇帝。
这是最兵不血刃,且最具有大义的继承方式。
现在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