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杨丽茹视角 互不打扰,各自安好……(2 / 4)
从来不会让小姑子帮着照顾女儿,还会根据小姑子的情况辅导课业。
她深知,学习对一个女孩有多重要。
只有上大学才能逆转自己的人生、命运,她就是这样做的。
周尤在进幼儿园之前已经学会了拼音,背完了三字经、百家姓,还会做百以内的加减法。
杨丽茹致力于培养女儿的独立能力和思考能力,幼儿园放学后会询问她在课上学到了什么、交到了什么朋友,还会给她布置一些小任务。
在其他家长还在为学费心疼时,杨丽茹会斥巨资去专业的钢琴老师教周尤钢琴。
学费按小时收费,一小时五十块钱,一周三节课,一个月十节课,几乎抵得上她一个月工资,那时候她一个月工资七百多。
要不是有赚外快和奖金,她几乎入不敷出。
周尤在音乐上的天赋不高,学了一年连简单的《卡农》都不会弹,钢琴老师自觉惭愧,退了一半钱辞职。
杨丽茹不愿意相信女儿的资质这么平庸,咬牙坚持换别的艺术学习。
周尤上小学后陆陆续续学会绘画、书法、舞蹈……没一样展现超高的天赋,杨丽茹不认命,又带她去学游泳。
德智体美劳总得有一样可以吧?
这次倒是没让杨丽茹失望,周尤上第一节课就学会了怎么在水里呼吸,还对游泳表现了极高的兴趣。
教练询问课程安排,杨丽茹想都没想,直接报了半年的课。
周尤三岁那年,杨丽茹许久没有联系的娘家亲戚竟然找上了门。
远方亲戚带来一个噩耗,那就是杨丽茹亲爸去山里砍柴摔死了。
大概是知道父女两关系不好,亲戚接二连三地劝说,让杨丽茹放下那些恩怨,一定要回老家一趟见她爸最后一遍。
杨丽茹脾气倔,死活不肯去。
周维安得知此事,怕杨丽茹议论,让她一定要去,至少面子上得过去。
在老公和亲戚的轮番劝说下,杨丽茹心不甘情不愿地放下从前的恩怨回了趟老家。
杨丽茹老家在山沟沟里,穷到还没通车,坐客车到了镇上还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周维安想着这么多年没有走动,本来想买点罐头什么的被杨丽茹厉声阻止:“买什么买?我肯回来就不错了,还给那群吸血鬼买东西。”
夫妻俩轮流抱着孩子走山路,到杨丽茹娘家天已经黑了。
村里实行土葬,杨丽茹到那栋破烂木房时,抬头就看到偏屋屋檐下摆着一副黑漆漆的棺材,她几个哥哥跪在棺材前轮番烧纸钱。
村里人看到杨丽茹一家三口回来,纷纷挨着头说闲话。
杨丽茹的母亲听到动静,也从厨房跑出来,看到杨丽茹,杨丽茹母亲满脸激动道:“三丫头回来了?”
“你爸爸可怜啊,去山上砍柴结果不小心摔下悬崖……我们找了两天才找到,找到的时候鼻青脸肿的,浑身骨头都碎了……”
杨丽茹表情冷漠,她抱着怀里睡熟的女儿刻意往旁边躲了躲,不想让母亲的唾沫喷女儿脸上。
杨母跟杨丽茹哭诉完,这才发现杨丽茹怀里的小孩,她凑上前想抱,被杨丽茹拒绝了。
跟丈夫进了屋,杨丽茹望着周遭的一切,无比后悔回来。
周维安因为在银行工作,被村里的男女老少围在一起问候,各自脸上都带着好奇、艳羡,好似没见过城里人似的。
杨丽茹从出生起就被杨父当成赔钱货,每天不是打就是骂,杨丽茹三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六岁洗衣做饭,八岁开始放牛挖洋芋红苕……到了上学的年纪,杨父死活不肯让她去,说什么女娃读那么书干嘛。
杨丽茹只能捡两个哥哥不要的书本看,大哥心眼好点,会教杨丽茹认字,但是遇到利益问题,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杨丽茹。
二哥的班主任家访发现杨丽茹没有学上,自愿出钱资助,杨父刚开始死活不愿意,后来是那位老师每个月给杨父五块钱才同意。
杨丽茹也争气,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在那位老师的资助下,杨丽茹考上了高中,后来又上了免费师范大学。
工作后她每个月的生活费都得打回家里,半年后杨丽茹得知杨父打算把她卖给一个有钱老头,气得杨丽茹断了所有联系,跟家里断绝了关系。
害怕家里人找上工作单位,杨丽茹毅然决然地辞职,去了别的城市。
直到跟周维安结了婚她才回西坪,重新回到之前的中学上班。
想到这,杨丽茹对杨父的怨恨越来越深,要不是怕流言蜚语影响到夫妻俩的前途,杨丽茹打死也不会回来。
抱着女儿坐在曾经的厢房待了两个多小时,见女儿醒了喊饿,杨丽茹抱着女儿出去找丈夫兑奶粉。
期间有好事者凑近套近乎,得知周尤是个小丫头,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怎么是个丫头片子啊。”
“这么小的丫头喝什么奶粉啊,我家那小子都只能喝米汤呢。”
“三丫头怎么不再生个儿子?儿子多好……”
杨丽茹气得当场黑脸,也不管得不得罪人,当场开骂:“关你屁事?我生女儿生儿子要你们多事儿?花你们钱了?”
“我就喜欢姑娘怎么了?你生儿子了不起啊?大清都没了还想当皇帝呢?”
“臭裹脚的别逼我骂人。”
因着杨丽茹这一通骂,那些好事者脸上不沾光,纷纷尴尬地离开了。
这事传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