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魏七郎的番外(2 / 4)
一般人。
故而,蒋夫人的生辰,母亲派自己去蒋家,大抵也是让自己和蒋家多亲近。
但是蒋家的饭菜,有时候不太合他的口味,他本来就有些挑剔,都不想用了,却见蒋筠出来反过来说了他一顿,若是别人说自己,他肯定生气,可是蒋筠说这些,他只觉得他们都把自己当一家人看待。
有时候,他到蒋家来,总有一股亲近之感。
外面的人都敬畏他是大学士的儿子,家里的人知晓他得宠,所以都对他捧着,可这样捧着的他很清楚未必是真的为了他好。
所以,从蒋家回去之后,他就做了个决定。
家中原本想同申家结亲,申子期负天下之望,申子嘉也是品行高洁之人,若他能娶申家女儿,政治上必定是有助力的,可他就是不愿意。
不是申家不好,而是他有更加愿意结亲的人家。
可这般的事情只能先求娘了,魏夫人先是斥责他一番:“你胡闹,这样的事情你过问都不该过问,怎么敢在我的面前说这些,实在是太过惊骇世俗了。”
“娘,就怕现在您同意了,将来迟早要出事的。”魏七郎道。
魏夫人还是不同意。
魏七郎就只好自己想法子了,等申子期上门时,他特地带着堂弟魏八郎一起,他非常清楚魏八郎比他更符合申家的要求。
人不多话,上进,有志向,他则看起来容貌甚好,拈轻怕重,生活奢靡,完全是相反的。
不知道娘怎么想的,她到底还是疼自己的,发明了一个八字不合,故而这桩亲事就落在了八郎身上。
俗话说该成的总会成,不成的总会不成。
外祖父生了病,娘要回去探亲,偏偏,娘和大嫂不对付,觉得她办事不靠谱。正愁把他托付给谁照顾时?他就灵机一动想到了蒋家,理由也是现成的。
毕竟蒋夫人的亲弟弟刚中了进士,蒋家文风极好不说,再有筠姐儿那里。许多人看到他,就恨不得往上扑,蒋夫人来往这么久,几乎是能不带就不带筠姐儿过来,甚至在魏家,也很少见到面。
这就是在避嫌,人家从来没想过往上攀,娘也放心。
不似他附学的宥家,那几个女孩子成日为了他争风吃醋,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他厌烦,母亲也厌烦。
实际上那些人看中的都是他的家世,可不是他这个人。
在蒋家这段日子,他似乎觉得自己有点像蒋家的孩子了,三姑母赚了钱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三姑父为了他和宁哥儿的名声一起蹲着等名士来作诗。
宁哥儿和他比赛写功课,也会指出他的缺点,姑母也是管着自己的学业,把他饿的饥肠辘辘,还是让他把文章写完。
但是写完功课,他们每日都可以一起玩,一起吟诗作赋,一起吃好吃的,真的像一家人似的,尤其是三姑母对他信任有加。
可是这个蒋筠就是不开窍,自己对她几番示好,她还懵懵懂懂的。
不过,这也不打紧,蒋姑父官运亨通,母亲应该会答应的。
以前的他都是接受爹娘对他的安排,唯一一次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
没想到因为结了这门亲事,他受益颇多,当时的他还不知晓。只待过了好些年,父亲下野,当时他和蒋筠已然成婚了,门人族人都惶惶不安时,是蒋夫人接了他们夫妇过去,不仅是接了他们到家,还耐心让自己科举更进一步,甚至扶着他中了进士,分了好的官位,可谓尽心尽力。
就连爹娘都说当年没有想到自己最后竟然是靠蒋家,夸他慧眼识珠,毕竟当年想和魏家结亲的人个个位高权重,唯独蒋家算是很不起眼的了。
初进官场,他是觉得防不胜防的陷阱,每一个慈眉善目的人的后面,可能都想对你下黑手。官位低的时候还好,一旦有竞争,人家恨不得往死里搞你。
“累不累?”
妻子蒋筠见他回来,亲自端了热茶来。
魏七郎揽着她进来:“如今我方知一个县令就够难做的了,这吴县还是岳父大人曾经做过官的地方,许多熟人都不好混呢。”
听蒋筠道:“这是自然,你管着这么些人的民生,刑狱,许多的重担都压在你的身上。上头的人要找你讨钱,下面的人一个天灾人祸的也得赈灾,怎么不辛苦?”
妻子是官家女,也懂这些分寸,他在任上上下关系的打理不消他说,妻子就做的很好。
“是啊,不过现在这些倒顺也理的差不多了。”魏七郎叹了一口气。
那些做公子哥的日子,似乎跟前尘往事一样。
难怪当年他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做官,明明做官多威风啊,可现在他才明了,官不是那么好做的。
冗杂,妥协,很多难事。
三年吴县的生涯,幸而岳父在朝,他本以为自己会宏图大展,没想到自己的爹去了,还得丁忧。
人老似乎就在一瞬间,他刚中进士时,看到母亲时,觉得没怎么变。
现在看她头发额前发白了许多,身体也佝偻了不少,眼睛也花了,魏七郎突然就有一瞬间的难受,要知道他娘曾经精明无比,谁看着她老人家不畏惧三分。
“娘,您身体还好吗?”魏七郎道。
魏夫人反倒是比他看的开:“我好,好的很呐。以前总想着你小时候身体孱弱,能做个富家翁,常陪伴在娘的身边,娘就别无所求了。偏偏你天资聪颖,不费吹灰之力的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