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

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2 / 4)

就行。宋濂他们难道不会修?陛下何必给你增加无谓的负担!不行,我要给陛下上折子!”

  朱标拉住李善长,道:“修史是把握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我只是定下标准,然后审核成稿,又不是自己编纂书写史书,哪可能累着?政务之余看一下元史的初稿,算是放松了。”

  李善长无奈:“既然标儿你说是放松,那便罢了。但你可千万不要累坏自己。”

  朱标曲起胳膊握拳:“放心,我每日都睡眠充足,保证四个时辰的睡眠,绝不动摇!”

  李善长想着朱元璋平时只睡两个时辰,点了点头,道:“你中午还可以再休息一刻钟养养神,千万别累着。”

  古代文人将白日睡觉作为懒惰的象征,所以他们并不提倡午睡。

  但李善长在朱标这里就完全不管什么传统,朱标说想休息,睡上一整日都没关系。

  朱标接受了李善长的好意,道:“好,我一定照做。”

  李善长满意地捋了捋白胡须,道:“标儿,你选好修史的人了吗?”

  朱标道:“宋先生他们都想加入。除了他们之外,我想让王亮也加入。”

  王亮现在还赖在劳动改造营当老师。

  他写的《大元丞相脱脱传》在报纸上刊登后,时人无不为丞相脱脱垂泪,咒骂大元的亡国之君。

  观者评价,当脱脱死的时候,大元就已经死了。之后那么多年,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因这篇文章,王亮的名声比他在大元做官时还响亮。

  李善长和王亮交谈过,知道这个人很有才华:“他连劳动改造营都不肯出,会去修史?”

  “他是元朝旧臣,修《元史》他肯定愿意。”朱标长叹一口气,“终于可以把他送到南京去了。”

  李善长失笑:“怎么,你不是差点骂死他,难道还怕他?”

  朱标抱怨:“我真的没有差点骂死他……唉,他总是三天两头来找我吵架,说要扳回一城。我不应战他生气,我应战他也被我气,唐大夫已经抱怨过我很多次,说下次再把他气晕就不救了。”

  李善长大笑:“刘伯温羡煞标儿!”

  朱标翻白眼。

  刘伯温先生现在发现自己骂不死人,动不动就要给别人扣满门抄斩的大帽子,比自己背负骂死人之名可怕多了。

  朱标担心,后世刘伯温不再成为著名贤臣,而是成为著名佞臣。

  王亮果然被修《元史》诱惑到南京去了,朱标松了口气。

  朱标在岸边大喊:“别回来啦!”

  王亮站在船头挥袖子:“休想!”

  同样站在岸上送别好友王亮,正抹着眼泪的赵老先生差点憋不住笑出来。

  朱知省,送别呢,你们严肃点!看看气氛!

  “赵老先生,你真不去南京?”朱标送别之后,再次问道,“以赵老先生的学识,修个《元史》绰绰有余。”

  赵老先生笑道:“教书不比修史有趣得多。现在不用每日担心王公被你骂死,我更轻松了。”

  朱标脸涨得通红:“我没有骂……辩论、辩论算什么骂,何况是王老先生自己来找我辩论!”

  赵老先生笑得更大声。其他人也笑出了声。现场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这个时代没有鲁大爷的经典,每个时代都会有鲁大爷经典。

  王亮都已经到了南京,与新的同僚们骂成一片时,山东知省还没和豪强士绅的代表商谈完毕。

  朱标有点烦了。

  他写信询问,才知道山东这群人请出了一个硬茬子,让欧阳衡难以招架。

  不过欧阳衡还是顶住了,这群人不松口,他就用拖字诀一直耗着,现在对方终于有和解的迹象。

  “山东曲阜啊。”朱标手中来自山东的信件不仅有欧阳衡送来的信,还有常葳送来的信。

  常葳在江浙强硬推行井田制之后,就来到了山东。

  山东已经推行过一次井田制,但因为倭寇横行和士绅顽固,现在有反复的迹象。

  常遇春本来想亲自提刀杀到山东,但常葳以自己离得近,爹继续镇守西北,为甘宁等元朝残存势力较为顽固的地方分田为由,接过了常遇春的任务。

  常葳信中所写的内容,也和山东曲阜有关。

  这个孔家已经被历代统治者惯坏了,将曲阜当做国中国,完全把推行井田制的事不放在眼里。

  哪怕“井田制”这个概念就是他们儒家的核心经济概念。

  常葳探查了一番之后,气得想动刀子。但孔家特殊,她在信中请求朱标教导。

  常葳大概是看到什么令她理性蒸发的事,虽然在信中没有明说,但她信中隐隐表现出愿意用这条命换孔家去死的意愿。

  朱标不由嘟囔:“这丫头,还真是常叔叔的女儿,动不动就想拼命,能不能思想积极一点。”

  朱标嘟囔归嘟囔,但也明白常葳为什么要下定这样的决心。

  那毕竟是孔家啊。

  不过孔家在宋朝才被封为“衍圣公”,还只是一个八品官。元朝为了控制文人,将“衍圣公”封为三品官,才把识时务为俊杰的衍圣公家族捧上“儒家象征”的神坛。以前文官们只尊孔,并不尊孔家。

  大明皇帝这么多年都没册封他们,他们的声势正是最低的时候,是个取消儒教神牌的好时机。

  朱标模糊记得网上谁说过,是明初洪武皇帝为了拉拢一直不理睬他的文人,才把孔家奉为“文官之首”讨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