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 第245章

第245章(4 / 4)

我意料,这届会试放榜,恐怕会有很大问题。”

  孔佑疑惑:“老师,难道有舞弊?”

  朱标摇头:“这可不是舞弊这种小打小闹的事。有人把这次科举当做筹码,要向皇上和诸公发难。如果我没猜错,他们恐怕会故意只取南方学子,不取北方学子,利用举子的愤怒……”

  朱标还未说完,三人都同时站起来。

  朱棣吓得手中的瓜都掉了:“大哥,可不能胡说!”

  朱橚不满:“大哥说的都是对的,什么胡说?”

  朱棣想了想,继续吃瓜:“对哦。”

  或许是朱棣朱橚淡定的态度感染了三人,三人稍稍冷静下来。

  孔佑急躁道:“老师,你既然提前知道,为何他们还会这么做?”

  练子宁想得更多:“只是推测,没有证据,或许太子殿下也不能提前做什么?”

  张琳摇头:“太子殿下已经做了许多。那次文斗我们虽输了,但北方学子已经展露出许多才华横溢的人,若一人不取,考官难辞其咎!”

  朱棣吐出瓜子,道:“对啊,他们现在这么做,不是必死吗?”

  “他们这样做,目的和录取谁无关,只是要炮制一场震惊南北的大案,逼迫朝廷做出决策罢了。”朱标深深谈了口气,“那些考官,有的大概有把柄在别人手中,有的大概是被欺骗还真以为自己做好事,还有的……或许是不知情吧。”

  现场沉默了半晌,张琳艰难开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朱标从南北榜案的结果推原因,道:“你们应该都知道,朝廷对地方的了解和执行的政策,都和朝中各地官员有关。人非圣贤,私心难免。就算心怀百姓,肯定也会第一时间想着让家乡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朝中资源有限,先给谁,就看朝中各地官员的本事。”

  朱标看着杯中的水面,安静了一会儿,让几人消化了他说的话之后,才继续。

  “北方饱受战乱,又有衣冠南渡,教化不如南方是事实。洪武初年,科举人数南北比例大约是三比七。北直隶繁荣后,北方学子比例缓慢涨到了三点五成。中原之地本就文化昌盛,我又是北直隶的知省,或许更偏袒北人。他们也许有些急了。”

  “这次只取南人不取北人,皇帝为了以后避免出现这种事,必须出台政策,比如南北分榜……”

  朱棣插嘴:“南北分榜不好吗?这样大家都能做官。”

  张琳脸色苍白:“分榜?怎么分?五五分南方学子不满意;四五分或者三七分,岂不是坐实了北人不如南人?!”

  朱棣道:“现在北人不就不如南人吗?”

  朱橚赶紧道:“四哥,闭嘴!”

  朱标道:“你也说了,是现在。现在北方学子的数量不如南方学子,不代表以后也不如;而且即便是现在,北方学子中也有出类拔萃者,不一定比南方学子差。但如果定下了北人不如南人的论调,北方学子入朝后的地位就天生不如南方学子,想要身居高位就困难了。”

  “朝中这样隐形的歧视很多。如宋时举荐不如进士,唐时明经科不如进士科,都是如此。”

  “他们这样掀起地域纷争,和元朝也息息相关。是元朝最先在朝廷中隐形歧视南人,朝中很少南人入中书省。于是地域斗争,自元朝起就变成潜规则了吧。”

  孔佑、张琳和练子宁皆沉默。

  朱标清楚的感觉到,三人间悄悄出现了一条看不见的裂痕,考验着他们建立的友情。

  “但现在是大明的天下。他们想让大明的皇帝承认大元的潜规则,绝无可能。”朱标淡淡道,“空印案、两广大案,还有衍圣公之事,皆是如此。他们还不死心,还要垂死挣扎,那就给他们最后一击。”

  三人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标,看向这一位有着许多神奇传说的大明太子。

  “科举大案死的都是朝中的官,他们顶多选出这一批能被利用的人赴死。这次之后,大明终于可以休养生息了。”朱标端起消食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放下茶盏,“请三位助我一臂之力。”

  三人身形颤抖,缓慢跪下,俯身叩首:“晚生/学生愿赴汤蹈火,虽死不惜!”

  朱棣和朱橚眼眸微微一颤,脸上笑容真实了不少。

  朱标对弟弟们颔首,朱棣和朱橚立刻将练子宁和张琳扶起来。

  朱棣轻轻踹了一脚孔佑的屁股:“你自己起来,难道还要师兄扶你不成?”

  孔佑麻利地爬起来,无语地拍了拍屁股上的鞋印。

  他满腔热血都被四皇子气冷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