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妻薄情 > 第399章 梵净山

第399章 梵净山(2 / 2)

会多开驿道,加强各寨与大夏的联系,用商业捆绑双方的利益,避免争端。

  永宁、镇宁二州次之,先好好发展卫学,再修驿道,等到安顺做出了成绩,再去说服周边两地。

  不能忘了辣椒,辣椒现在只是小规模种植,市场还未形成,大量种植卖不掉,等到辣椒在各地流行起来,贵州就能再多添一门产业了。

  怎么培养市场呢?

  程丹若打算先让辣椒跟着中药卖,然后自己多种点,送回京城自用送人。

  什么东西在京城流行了,其他地方接受起来会更快一些。

  她又细细回顾一遍蓝图,感觉很完美。

  再给她三年,贵州肯定大变样。

  *

  程丹若一门心思在贵州搞发展,但京城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这日,晏鸿之得了程丹若的古茶,便请了王尚书品鉴。

  王尚书喝了第一口,就忍不住叹气。

  晏鸿之诧异:“这茶虽然涩了些,却胜在天然野趣,何至于叹气?”

  王尚书被他一说,才觉舌尖涩然:“唉,是苦了些,这叫什么?”

  “仙人拂羽。”晏鸿之道,“说是贵州千年古茶树所制。”

  王尚书心里苦,实在喝不下这涩茶,便道:“换壶香片来。”

  墨点应声,下去泡茶。

  晏鸿之叹口气:“如今你正鲜花着锦,怎得在我面前如此愁眉苦脸?”

  这般说是有缘故的,近两月,王尚书备受皇帝恩宠,时有赏赐,还破例多给了王家一个国子监的荫生名额。

  前两月妻子过寿,客人的马车堵了一条街,贺礼抬进家门,摆都摆不下。

  如斯风光,比杨首辅都不差什么。

  “你不做官才露给你看。”王尚书苦笑,“别人我还不敢给呢。”

  “天子信重,你又在愁什么呢?”晏鸿之问,“这是你苦侯已久的机会啊。”

  人往高处走,王尚书在内阁好几年了,一直都是边缘人,他能甘心?之前忍耐不发只是在等待机会。

  眼下机会来了,皇帝亲自给的,他怎么都要抓住。可说实话,这次虽然因为改宗一事,与杨首辅分庭抗礼,心学派也有不少人支持,一时间声势浩大,可王尚书心里依旧不甚安稳。

  “杨奇山不是个简单角色。”他轻轻道,“陛下贬了这么多人,他却没有太大动作,实在不像他。”

  皇帝最近的捧一个踩一个的行为十分明显,降恩王尚书,提拔心学弟子,甚至翰林院经筵之际,点名听阳明先生的理论。

  心学势头大好。

  相反,弹劾反对他的人不少被贬职,其中不乏杨首辅的党羽。

  比如蔡尚书,他一手提上来的户部尚书,被丢到了都察院,他在吏部的学生被调任到了地方,虽然是肥缺,可毕竟不能与吏部相比。

  翰林院的侍读讲朱子,强调这才是正统,被踢去编书。跳脚厉害的御史直接贬去太仆寺,发配外地养马。

  更不要说蹲诏狱的一票人。

  有皇帝在背后撑腰,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顺畅得让人飘飘然。

  王尚书也是凡夫俗子,不是没有得意过,可对杨首辅的忌惮,最终让他按捺下浮动的心思,专心琢磨怎么回事。

  “陛下是铁了心要归宗。”他喃喃,“他能顶几时呢?”

  晏鸿之摩挲着茶盏,慢慢道:“其实,我有件事一直想不通。”

  王尚书问:“何事?”

  “归宗有何益处?”晏鸿之想起了很久以前,程丹若点评从祀时的一句话。

  于帝王无益之事,又有重臣反对,为何要做?皇帝不是为了用心学,才给出归宗的由头,而是要归宗才提拔了心学。

  那么,归宗的目的是什么?

  龙椅安稳了这么多年,认一个亲爹亲妈有这么重要吗?

  王尚书沉思:“齐王世子?不对。”

  皇帝连亲生孩子没了,都不改主意,齐王世子没有这个分量。

  那是为什么呢?

  -

  炎炎夏日,大树荫凉。

  杨首辅手握核桃,独自在静室中冥想。可他的心怎么都静不下来,脑海中反复盘桓着一刻钟前听到的话。

  年初娴贵人丧子,宫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有他推波助澜的结果。

  他以为,这下皇帝总该清醒一下了,齐王太妃和王妃才进宫多久,你亲生儿子就出事,背后多少人角力?

  谁想皇帝悲痛归悲痛,依旧不改初衷。

  他起了疑心,暗中探查数月,终于发现端倪,这两年,皇帝总是召见钦天监的汤监副,令他解梦。

  汤监副嘴巴很紧,从未对外透露过,可皇帝搞出归宗一事后,他压力巨大,有点顶不住了。

  这不,在外室口中漏了风。

  杨首辅用了些手段,抓了他个把柄,询问他个中缘由。

  汤监副只好透露:皇帝执意归宗,是觉得武宗一脉注定绝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