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妻薄情 > 第572章 看历史:《戏说夏史》(后人系列)

第572章 看历史:《戏说夏史》(后人系列)(1 / 2)

《戏说夏史》

  上一章,我们详细分析了祝灥在被立为太子前的腥风血雨,分析了泰平年间著名的妖龙案,现在,把时间线拉到庆天年。

  祝棫已经死了,但他留下了一群了不得的顾命大臣。这里头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名字,备受争议的杨峤,大贪特贪的张友,美貌掩盖成就的谢玄英。

  但这一节,我打算讲一个女人。

  就好像讲先秦绕不开宣太后、赵姬,汉史躲不开吕后,唐史避不了武则天、太平公主,宋时不得不提刘娥、高滔滔一样,夏史少不了程丹若。

  可她和这些女人一样又不一样。

  相同之处在于,她们都走出了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吕后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后,武曌从妃嫔到皇后再成帝王,程丹若从命妇变成朝臣。

  不同之处,则是其他人都是皇帝的老婆,衹有她不是。

  我知道许多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说她是祝灥的姨母啊。但我多方考据,还是认为此事存疑,这个说法最权威的出处是《夏实录》,记录了祝灥和程丹若的许多对话。

  祝灥称之为“姨母”,但在其他史料中,并没有提过田恭妃和程丹若究竟是什么亲戚关系,姨表姐妹,姑表姐妹?

  如果真是亲戚,为什么程丹若寄人篱下的时候,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陈家,而不是就在山西的田家?

  按照谢玄英的记载,程丹若当年都跑到松江去了。我比较倾向于是后期认的,可能双方都有姓程的亲戚,联宗或者认了干亲。

  而且,退一万步说,她们真是比较近的血亲,姨母和亲妈不是一回事。

  古代承认的八母是“嫡母、继母、庶母、慈母、乳母、养母、出母、嫁母”,没有一个是姨母。

  中国古代是父权制,所以庶母是母,姨母不是母。

  非要说的话,我认为早年程丹若代为抚育过祝灥两年,算半个养母。

  但这点亲戚关系有没有用,取决于皇帝。举个例子,你到一家公司上班,说我是董事长的亲戚,人家给你三分面子,因为你能跟董事长接触,你说我是前董事长亲戚,人家会睬你吗?

  程丹若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祝灥还没断奶(我没胡说,他三岁才全断奶),这点亲戚关系,衹能让她进出宫闱,没法让她坐稳位置。

  她能立稳根脚,靠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血缘,而是实实在在的势力。

  接下来,我会仔细分析程丹若的青史之路。

  首先,一切成功的起点,在于“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同理,名分有了,你就获得了入场券,而不是逃票进场。

  这个名份就是一个职位:尚宝女官。

  相信在此之前,从没有人看重过这个岗位,但历史告诉我们,有个正经的名头很重要,比如造反前期,一个被朝廷定义的叛军和被朝廷认可的义军,待遇是截然不同的。

  程丹若如果没有尚宝的职位,就衹能通过太后干政,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了,人家随随便便就能把我干掉。

  但人生的际遇就是说不准,我也不知道祝棫是怎么想的,居然这么给了。

  ——让我仔细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岗位。

  开国初期,太祖效仿唐朝设立了女官制度,但他比较小气,女官的编制都给得很低,最高的尚宫才五品,而司宝女官则是尚服局下的一个分部门。

  尚服局是管衣服首饰的,司宝女官也衹是单纯地保管印玺。世宗朝时,不知道什么缘故,增设尚宝女官,擢升为四品。

  这时候,尚宝女官的职能就和一十四监中的尚宝监重合了。但女官和宦官都是皇帝的家仆,当时并没有人在意,直到祝棫临死令程丹若代掌宝玺。

  好了,她身上兼并了尚宝卿的职责。

  要知道,按照古代的流程,宝玺的使用有三道关卡:女官保管印玺,尚宝监取还印玺,尚宝卿使用印玺。

  设立这样的分工,就是为了防止滥用,互相制衡。

  但世宗末年情况特殊,祝棫的亲妈病了,田太后的身体也很不好,无力垂帘,妃嫔里估计也没什么能托付的人。

  祝棫没有办法,就灵活变通了一下,合并了这三项岗位的职能,间接让程丹若获得了干政的权力。

  她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加入到政治中,而这个起点,其实也注定了她的终点。

  这是一条为臣之路,而不是为君之道。

  但在古代,混官场不是件容易的事。

  程丹若得到尚宝之位,就好像读书人中了进士,前半生的努力到此为止,后面的路从头开始。

  看看庆天元年的组态。

  杨峤五十出头,年富力强,曹纲六十,三十年资历,薛聪六十差一点,谢威五十五,冯源也差不多。

  这班底正处于能打又能熬的岁数,人均老资历,想出头谈何容易?

  程丹若大概也知道这一点。

  她花了很多年为自己布局。

  我总结了她的动作,可以归纳为三点:晋商的钱、西南的兵、江南的笔。

  这三点每一个都值得展开细说。

  

  1、钱、钱、钱

  众所周知,晋商是在夏朝崛起的,他们抓住了夏朝与蒙古的互市机遇,藉着政策的东风乘势而起。

  据府志记载,山西最繁茂的产业就是毛纺织和煤矿,特别是毛纺织,“家家有织女,户户养牛羊”,与江南蚕丝业并为两大工业支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