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暗黑大宋 > 第七十五章对子

第七十五章对子(4 / 4)

,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浙东张忠父与罗仁卿为邻居,两家妻子同日生产,张家得子名幼谦,罗家得女为惜惜。两人稍长后一道进入同一私塾读书,秘密订下婚约。后来惜惜更大了,呆在私塾便有些不便,便不来上学了,张幼谦便写下这首词带给罗惜惜。罗惜惜回金钱十个,相思子一粒,表示不变心。张忠父便替其子向罗家求婚,罗家嫌张家贫没有同意,却接受了富民辛家的聘礼。张幼谦大恨,又写了一首词: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宇字真,如今墨尚新。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罗惜惜说,接受聘礼是我父亲的意思,我没有变心,你来与我私会,两人跳墙私会,罗父发觉,将张幼谦捆起来送到官府。官员问了事情经过后居然做了好心的判决,强行解决罗辛两家的婚约,将罗惜惜嫁给张幼谦。次年张幼谦在心情高兴之下,中得进士,官至通判。

这是《初刻拍案惊奇》里的一个故事,但或多或少反映了宋朝的女弟教育面貌。现在还没有到南宋,那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开宝寺塔,就是开封铁塔的设计者之一都料匠预浩有一个女儿,仅十几岁就根据父亲的口述,便写下三卷《木经》,连沈括都对这本书产生了关注,择了一段放入《梦溪笔谈》中。当然进县学那是不可能了,县学州学京学那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场所,难道让女子进京赶考?

种世衡的营田

宋朝的国有田产有屯田、营田、弓箭手田、官田、马监牧地、职田、学田。

学田是资助学校的田产,宋朝拨出这个田,然后让百姓耕种,收益支付各州县学与书院教授的薪酬,以及修葺或者其他费。

职田是官员的红利,宋朝官员往往在后面会缀上一个封邑多少实邑多少,封邑是荣誉,实邑便是指这个职田,职田的收益属于官员的福利,但不是官员所有,一旦致仕国家会重新收回去。

牧监是养马的场所。

官田属于朝廷的田产,也是替学田与职田所置的预备耕地。

余下的三种都是与军事有关。屯田是直接由官兵戍边兼耕种,不过宋朝乃是募兵制,大兵全成了城市兵,哪里指望他们能种好田,因此屯田作用不大,反而造成许多纠纷,因此宋朝屡次退屯田于民。

弓箭手田主要在陕西秦渭等地,弓箭手协助官兵防御边境,国家分配其田产自力更生,但田产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

营田则是以募民耕种为主。最早出现在襄州与河北边境地区,不过都转化为屯田或者民田了。营田故名思义,经营,官府将士所有,雇民耕种。

种世衡去筑青涧城。

为何宋夏战争宋朝花费了很多钱,主要就是粮食运输的浪费。一担担粮食从各州县搬到船上,再用船运到三门峡,再转上岸,经过几十里路再下小船,运向关中。再从关中用小车子一步步推到前线。往往运一担粮食到前线路上民夫得消耗几百担粮食,因此最高峰时,一斗在后方只值几文钱的粟米运到前线,价值三四百文钱,最高时达到一千多文!

正好李元昊攻破金明寨,许多百姓或自发迁徙或被强行掳到西夏境内,余下的百姓纷纷南逃,延州以北许多耕地荒芜。青涧城筑成后,又有大量百姓来青涧城逃避,正因为有这几个先天条件,种世衡又将淘汰出来的营田制度搬出来,在青涧城开拓了两千顷营田,又通商贾,拉拢四周羌人,因此每当夏人入侵,都有羌人自发来通知,每战有备。

可是第二年种世衡便调到环州。种世衡不在青涧城,宋夏又停下战争,逃走的百姓陆续返回家园,营田的弊端便显示出来。它非是弓箭手田,种田的人是弓箭手本人,多劳多得。也非是屯田,种田的是兵士,军内所得,军内分配。

两千顷的营田,一年获利巨大,将校哪里舍得归还给百姓,甚至强迫百姓租种,又征收高地租。

范仲淹与韩琦先后上书请求朝廷停止青涧城营田。朝廷也下诏中止。

但问题来了,宋朝养兵花了不少钱,但公摊到每一个士兵头上的兵饷实际也不多,特别是驻边很苦的,有了营田,士兵多了一份收益,但收回去了,士兵这份收益就少了,军心必然不稳。

将营田退民,青涧城一带有许多羌人,那么他们不会耕种,而是用来放牧,延州又会缺少部分军粮。一石粟在后方不过一百文钱,但到了前线可能会在四贯到十贯钱。一退那么会无形中替朝廷增加许多支出。

于是禁是不能禁,不禁又祸害百姓,那两千顷营田就耽在哪里,成了延州最大的鸡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书单:长风渡造作时光无论魏晋贵妃裙下臣含苞待宠观鹤笔记大佬都爱我[快穿]顶级偏爱黑月光拿稳BE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