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烽烟渐起风云变(二)(2 / 3)
眉一趋。不由看向一旁的梁晴。怪她怎带太后出宫了。若出了什么差错。饶是她大哥为相。也顶不住这等大罪。
梁晴被他一瞪眼。忙垂下了头去。到是另一边的赵言。坦然地迎上了他的目光。甚至还颇为挑衅地冲着他挑了挑眉。
李旭上前挤开了赵言。伸手扶着太后。
“旭儿。带我去看看他。”
太后一手抓住李旭的手。绝然而道。
沫瑾垂了目光。缓缓往一边退去。转而看向下方微微有些怔神的李承。
太后对他的疼爱。她感同深受。只是。昔日他对太后的敬重就不知是真是假了。
李旭拗不过太后。只能扶着她慢慢走到城墙边。
“承儿。”
太后看到下方的李承。神情起了变化。身子忍不住往前。若不是李旭与梁晴拉着她。许是都要直接从城墙上翻出去了。
“母后。”
李承的身子动了动。却未曾下马。只是仰头定定地望着这位白发老者。
“承儿。听母后的话。回去吧。别做傻事。”太后双手撑在城墙之上。冲着下方的李旭喊着话。
“母后。此次便是您再如何劝孩儿。孩儿也定要将他拉下皇位。”李承眉一趋。硬声说道。
太后闻言。连连摇头。急得眼都红了。双唇轻轻地颤着。久久不能成语。
“母后。您放心。你予我有养育之恩。孩儿日后还是会孝敬您的。”李承朗声道。“而他们。我要他们血债血偿。”
太后被他的话惊住了。呆呆地立着。竟有些不知所措。
“看來。成亲王已经知晓自己的身份。哦。不对。如此我们便不能称呼你为成亲王或是李承了。嗯。应该叫一声王冉承才对。”
沫瑾撇头。看向身旁不知何时悄无声息走过來的赵言。继而越过她再看向太后李旭等人。 见他们都是目瞪口呆地撇头望赵言。
她再转而看下方的李承。连他的神色都变了。
也许。他真的不叫李承。
“如何。这桩事。太后应该是最清楚的吧。所以今日里才会特特地赶來阻止。你怕自己昔日的一个善念。却替子孙后代招來了祸害。不过。我确实想不明白。那时。太后怎会想到将他。前朝大将王启之子王冉承收为自己膝下。蒙骗过天下人。王冉承。太后为了你。可谓是费尽心机。而今。你便是如此报答这份养育之恩么。”
赵言侧着身子。探头望着下方的李承。昔日的王冉承。
“原來。你并非我皇族子弟。”李旭勾唇讪讪一笑。转而看向一旁的太后。“太后。如今他狼子野心。恩将仇报。也怪不得我们心狠手辣了。”
“哼。李旭。你为何不去问问你的父亲。还有先皇。他们昔日又对齐林国做了什么。有多少无辜百姓死于他们之手。他们又叫什么。”王冉承大吼一声。
太后皱眉轻闭着眼。状似痛苦的缓缓摇了摇头。
“承儿。我不知你是从何人口中听來的这些。但是。我要告诉你。那时。齐林国皇上凶虐残暴。苛待百姓。以至民不缭生。怨声四起。先皇与你父为知己好友。奈何道不同。先皇为挽救黎民百姓予水火。被逼揭竿而反。城破之时。先皇同你父道。会善待王氏一族。你父仍可为将。甚至可将兵马之权都交予他。只可惜。你父虽忠勇。却也是个愚忠这人。他举剑自刎。留下你们孤儿寡母。而后你母随你父而去。留下嗷嗷待哺的你。我同先皇不忍你日后受人冷眼。便将你收养于膝下。”
沫瑾的眸子垂落。不由看向下方的王冉承。只见他的脸色变化着。怕是连他都不知真想竟会是如此。
“这些年來。我们一直不敢将真像告诉你。便是怕你会因着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受人冷眼。 想着你做个藩王总好过四处飘泊。以怨恨过一辈子的好。可沒想到。结局仍是如此。”太后悠悠地长叹了口气。无力的垂下了头。
城墙底下。隐隐有私语之声传來。沫瑾不由挑眉。看來。王冉承的身份转变。也让他们越发的动摇起來。
“够了。即便是如此。若无你们。我父也不会屈死。他是个将军。铁骨铮铮。他怎么可能背弃自个儿的旧主。即使不是你们亲自动了手。然这与你们亲自下手又有何异。这仇。我一定要报。”王冉承说着。双眼的目光之中。满含了恨意。沫瑾知道。他已深陷仇恨之中。往日的恩情早已烟消云散。
此时。忽有一骑长驱而來。快速的奔到王冉承身旁。耳语了几句便退开了。
“尔等不必再耗时间了。我知道你们在等援军。不过。我怕你们是等不到了。”说罢。王冉承伸手拨出腰间的长剑高高扬起:“众将士听命。攻城。”
一声令下。李旭与梁晴急忙扶着太后退下。赵言亦伸手挡在沫瑾跟前。然。底下却毫无动静。
王冉启高举长剑半晌。也未听到身后有动静。不由回头。见他们一个个左顾右盼。竟无一人举剑扬矛。不由长剑一落。马侧后方便有人嗵的倒地。
“退缩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