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解(1 / 2)
林惠涵出了顾璟容的院子后,想了想,决定去先去大堂看看,夏晓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是先找到林乐萱她们再说。
因为上次她来过,还记得回去的路,便急匆匆的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回到大堂。
刚进门口,敏感的她便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大堂里的人不少,但都是围成三三两两的一小堆,低声的不知晓在说些什么,脸色凝重,完全没有之前热闹喜庆的景象。
她疑惑不已,低声的问身边的一个女子,“发生什么事了?”
”你不知晓?”那女子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见她摇头,便示意她靠近,压低声音道:“刚刚晋王妃在招待夫人们时,昏倒了!御医正在为她看病呢,晋王爷也在里面。”
“什么?!晋王妃昏倒了?”林惠涵大惊,声音稍稍提高,“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现在还不知晓呢,得等御医出来才知道。”
“哦。”
苏凌怡怎么会无缘无故昏倒呢?希望不要出事,她心里担心不已,想起在午膳时她和晋王爷互动僵硬的样子,莫非他们二人真的吵架了?她昏倒的事会不会和这事有关?
正想着,突然晋王妃身边的问兰一脸喜色的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侍女。众人一下子便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她。
“问兰姑娘,晋王妃现在如何了?御医怎么说?”一个身份高贵的夫人耐不住问了出来。
“夫人别担心,王妃没有事,”问兰冲她点点头,接着提高了声音,“刚刚张御医给王妃把了脉,王妃并没有事,之所以会晕倒,是因为王妃怀孕了!最近为了宴席太过操劳才会导致精力不足,才会如此,各位夫人,小姐不必担心了。”
大堂一片寂静。片刻后,人们反应过来,纷纷道喜,“恭喜晋王爷,恭喜晋王妃!”
“恭喜王爷今日喜事成双!”
……
后来才进来的嬷嬷看到了在人群中的她,匆匆忙忙的走过来,快步走向她,神色很奇怪,似喜似忧,压低声音道:“林小姐,你刚才去哪了?老奴一直找你找不着。”
“不知嬷嬷找我有何事?”林惠涵有些心虚,但愿她不要发现刚刚的事,虚虚一笑,忙问道,“听问兰说,王妃有喜了,嬷嬷怎么不在跟前服侍,反而要来找我呢?”
嬷嬷一听这话,脸色的表情犹犹豫豫,叹了口气,“老奴便是逢王妃之令,来找林小姐过去的。王妃的情绪不是很好,等下还望小姐多多开解王妃还好。”
有喜不是一件喜事吗?怎么听她说得,好像出了什么事。莫非王爷不要这个孩子?不对,如果不要,就不会让问兰向众人宣告了。
那么到底会是什么事?她又想起早上看到的苏凌怡憔悴的脸色,心里有些不安。
嬷嬷引着她出了大堂,边走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她。原来是老王妃见苏凌怡成亲半年多了还没有孩子,便想为晋王爷纳侧妃。其实晋王爷本来便有侧妃和几个良妾,但因他心念的是晋王妃,所以成亲至今,从没临幸过其他人。
这一事引起了老王妃的强烈不满,她认为晋王妃善嫉,故意霸着晋王爷不让他去其他侧妃那里,因此对苏凌怡十分有偏见,处处为难她。
晋王爷唐鹤轩看在眼里,自然心疼苏凌怡,多次对老王妃的命令偷偷阳奉阴违,便是不得已去了侧妃的屋子,也只是做个样子。老王妃因此对苏凌怡更是看不顺眼,暗道她是个狐媚子,缠着晋王爷不放,才让唐家这么久没有子嗣。
半个月前,老王妃不知听了谁的话,非要为晋王爷再纳一门侧妃,而且对晋王爷下了命令,一定要与那女子圆房。
女子已经挑好了,是老王妃娘家那边的人,其父还是朝中官员,官职不小,那女子作侧妃也在理。而且听说那女子长得花容月貌,端庄知礼,且琴棋书画,皆有造诣。
母命难违,晋王爷最终还是答应了纳侧妃一事。可是在梁侧妃进来的第三天,苏凌怡派人送过去的糖水,梁侧妃喝了,当天晚上就不舒服了。老王妃不知怎么就知晓了这事,命人彻查。
糖水的确是苏凌怡吩咐厨房的丫鬟送过去的,晋王府没有小厨房,府上所有人的饮食都是从大厨房里出的,不过苏凌怡的本意只是顺便而已,因为她也给老王妃和另外的侧妃都送了。送糖水的丫鬟正好是晋王妃的人,而且她在老王妃彻查的第二天便畏罪自杀了。
一切都将不利的矛头直指苏凌怡。
老王妃只道苏凌怡是对梁侧妃是心生嫉意,所以才生了害人之心。晋王爷回来后,知晓了此事后,和王妃在房里不知说了什么,最后两人竟吵了起来。
晋王爷一怒之下当晚便去了书房,并且禁了王妃的足,整整七天没有回房。苏凌怡也是从小被宠大的,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更何况她是真的没有给梁侧妃下药,骨子里的自尊让她不肯低头,任嬷嬷、问兰她们怎么苦口婆心,也不肯跟王爷说句软话。
两人一直冷战,晋王爷白日出去一整天,每夜都很晚才回来,一回府便是去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