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如切如磋(1 / 3)
阿九本就是跑着去了城外,如今再走回来,双腿发酸,似是有千金重,提不起来。不由得替前方抬轿的人心酸,这么远的脚程,还要抬着轿子,也真是倒了血霉了。
这样想着时,队伍已停了脚步,阿九压根没注意到,游神的厉害,一下子就撞上了前方抬轿人的背上。她猛的惊醒,耳边响起的是一个尖细尖细的嗓音,“停轿,落~”
阿九浑身一个激灵,突然想起来了,前院先生说过了的,这宝石蓝秀仙鹤的是司礼监的人!
正呆滞着时,那轿中人已下来了,轿子迅速撤走。阿九眼前一片开阔,抬头,这座宅字红灯笼那儿写的是个“刘”字。一群人等在门口,笑脸相迎,领头儿的那个,俯首弯腰,都快贴在地上了,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掌印大人大驾光临,鄙府蓬荜生辉……”
“刘大人客气了!”还是那个嗓音,不急不缓,低沉悦耳。阿九在心中感慨,原来世间还有如此好听的声音。
话是这么说的,可是掌印却丝毫不客气,被簇拥着走上前,似是早已习惯了这种事。
突然又转过身来,身后一片人哗啦的后退弯腰。
“你!”阿九抬头,发现那人说的正是他,“带到别院来吧。”说完又被簇拥着走了。
这是阿九第一次见瞿婴,他逆着光站在刘府的门口,被众人众星拱月般的捧着,气派十足。只是,阿九没看清他的脸,光线暗。但他觉得,肯定是个极美的。燕来阁前院的说书先生是这样讲的: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这段话出自哪儿,说书先生没说,陈老头儿也没说过,但是,这段话是只属于他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瞿婴。
可惜啊,可惜!
“快走!”阿九背后被人推了一把,踉跄着往前走,踏入府门,心中再多的感慨此时也被对于接下来的未知以及惶恐给压下去了。
进了门,自然是有人领着在宅宇间回旋穿梭,路过了假山,又绕过暗夜中的荷塘,穿梭在九曲的走廊,最后在一处圆形拱门前停下。
领着阿九的小厮正在和拱门前守着的两个凶神恶煞一脸严肃的随从说话,声音不大,阿九听不见,也不屑去听,扭了头打量四周。这府中每隔几步就有一只灯笼悬挂在顶上,垂落下来,幽黄色的灯光,把这景色照的更加迷人。错落有致的假山,夜半闭合的花朵,被风吹过沙沙作响的树叶……
竟然比燕来阁还要美上几分!阿九一直以为,那燕来阁是同州最好的地方了!四娘都说过,燕来阁是这顶好顶好的地儿!
四娘!一想起四娘,阿九心里又悬起一块大石。四娘去哪了呢?她还好不好?还有,那些官兵为何要追她们?
皱着眉头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里,那小厮已经走过来了。“进去吧!”声音不大,却带着点怪模怪样的腔调,那人拿眼挑他一下,又扭着身子走了。阿九有些不好的感觉,他刚刚好像看见了那小厮转身前,似笑非笑的嘴角?
难不成花了眼?
磨叽着,就听见了哼声。回头瞥见了院门那儿的两个大汉脸色不好,赶紧朝他们鞠个躬小跑进去。
院里空落落的,也没个人。阿九走了两步就停住了,整个院中就只有东厢那儿的房内亮着灯,烛火摇曳,应该有人。
还没走上前,突然被人拦住,面前伸出一只胳膊,吓他一跳。阿九扭头,照样是个眉目不善的人,面无表情,“站住!沐浴后再来!”
阿九跟在那人身后,进了一间房,黑漆漆的一片,不能视物。那人把提着的灯笼放在桌上,像是捏着嗓子一般细声细气,“快些洗吧,洗完出来。”说完再也不瞧他一眼,出了门。
环视一圈,才在侧方看见了一个小桶,一边的立架上挂着一套衣服。阿九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回身关了门,往里走。
门外的那人听见关门声,迷了眼轻哼一声,转身把头扭过去,“哼,当咱家爱看不成?光板儿的木头,嘁。”
阿九没听清,隐约也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撇了嘴忿忿,我可是一根鲜活的处子草呢!
阿九进了屋,再往里走,只见屋后有扇门,上前推开,原来是通往后院的。小小一个院子,四面都是墙,也不知是用来干什么的。若是不走进来看还真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阿九提了桶走到小院里,三下五除二扒了衣服便要洗澡。
先前没仔细,现在才发现原来这小桶里的水还是冷的,五月的天气,夜晚还是有些微凉的。阿九咬着牙,迅速的洗了个冷水澡,冻得牙齿打架。光着身子跑回屋里想快点穿上衣服,哪知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幸好手快撑着桶沿,还不至于倒地,只是胸口恰好撞上去,隐隐作疼。
门外的那人似是等的有些不耐烦,催促着阿九快些,阿九也顾不上其他,迅速穿了衣服。灰黄色的衣服,布料还挺柔软,竟然比四娘的那些衣服还要舒服,记得以前,哪位公子给四娘带了几件上好的纱衣,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