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高堂。
司礼随即高声赞道:“新妇拜见原配!”丫鬟扶了头盖红绸巾的刘燕玉,转向东面画像的方向,刘燕玉双膝微屈,正待衽裣下拜。皇甫少华也侧目朝那画中人儿望去,木然的神情中夹杂着一抹痛苦之色。
正在此刻,忽听一个清脆的声音高声喝道:“且慢!”不知甚么时候,一个少年书生竟现身于画像之侧,一个青衣僮儿挡在她身前,双臂张开,作保护之状。那高声喝止之声,正是出于这少年书生之口。
先前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行礼的新人身上,这一下变生不测,恁谁也意料不到,便也不曾提防,竟让那少年书生一举得逞,只一伸手间,便已将画像取在手里。
皇甫少华于这场婚事本就不情不愿,却又违拗不得祖母的心愿,一整套烦闷的礼数下来,早已憋了一肚子火气,只是不好发作。这时见有人不但擅闯婚仪,更将自己奉若珍宝的画像取了下来,哪里还能按捺得住?双拳紧握,口中喝道:“甚么人?快快放下画像!”
那少年书生自然便是安平公主,她岂会将这话放在心上,格格笑道:“我偏偏不放,你待怎样?”皇甫少华怒气上涌,不及多想,立时上前一步,右手一挥一抓。他武艺何等精湛,含怒而发,一挥之间,已将面前的青衣僮儿推倒开去,重重摔在地下。然而触手之处一片温软,似是女子身躯,倒令他不觉一怔,略略停顿片刻,这第二抓之势,劲道便收了不少,却仍非等闲。
安平自幼娇生惯养在深宫之中,便是太后和皇帝也极少呵斥于她,几曾见过这等拳掌相向之景?眼见一只大手朝自己脖颈处抓来,劲风扑面,只怕一抓之下,连颈骨也会扭断,不觉花容失色,待要高声叫喊,也已不及,右手兀自紧紧抓住画像不放……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从人群中疾冲出来,猛然扑入二人之间,他的身形高出安平半个头,这一抓之势便落在他胸口上,只觉胸前一痛,衣襟已给皇甫少华揪起,正是林修贤。原来他见势不妙,深恐公主为皇甫少华所伤,急忙冲将出来拦阻,眼见终于将这一抓之势挡下,公主并未受伤,这才松了口气,顾不得胸口疼痛,连忙劝解道:“皇甫侍郎,切莫动手,有话好商量……”
安平望着林修贤高大宽阔的背影,惊魂略定,心道若非此人不听警告,赶来救助,如今那只手掌中抓住的,可就是自己的脖颈了。想到这里,心头一阵厌恶,冷哼一声,打断林修贤话语,森然道:“皇甫少华,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冒犯本宫,还要不要你阖家满门的性命了?”
她这一自称“本宫”,皇甫少华心头一惊,若非皇室中的后妃公主,这一称呼岂能擅用?不由松开了揪住林修贤衣襟的手,退后两步,朝她望去。细看之下,这少年书生双眉弯弯,肌肤甚白,竟当真是女子装扮成的。皇甫少华不觉更是吃惊,怎么也意想不到,自己娶妾之礼上,竟会有女子改装闯入,还以自己阖家满门的性命要挟。目光朝林修贤望去,皱眉道:“林兄,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位是……”
听到那取走画像的少年书生自称“本宫”,厅堂中人,自皇甫老夫人姜氏以下,无不耸然变色。宾客中虽有不少在朝为官之人,大多品秩皆不及皇甫少华,自然不识得后宫妃嫔公主。众人议论纷纷,目光一齐望向林修贤。林修贤看了公主一眼,见她点头,方苦笑道:“这位便是当今皇上的嫡亲御妹,安平长公主千岁。”
他此言一出,众人心头皆是一震。皇甫敬与皇甫少华父子对视了一眼,心下均是咯噔一下,暗道:“这可糟了!”。眼前女子虽作书生装扮,气度高华雍颐,通身自有一股颐指气使之势,年纪约莫十七八岁,正与传闻中的安平长公主一致。
皇甫父子久居京城,自然听说过这位长公主的大名,知她乃是太后的遗腹之女,自小便深得太后和皇帝的万千宠爱,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位公主殿下是“京城四姝”之首,容貌美艳无双,性情却是刁钻任性之极。回想起听过的有关这位公主千岁的种种奇闻逸事,无不令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这改装出宫、闯入大臣婚仪,并加以戏耍捉弄之举,听来倒与这位公主殿下的一贯口碑相合。
众人正犹疑间,那居中高坐的皇甫老夫人姜氏,忽然一拄拐杖,从座中站起,颤巍巍地伏身下拜,口中说道:“老妇人皇甫门姜氏,参见公主千岁!”姜氏这么一跪,皇甫父子和尹良贞便也跟着跪倒。出了这等大事,刘燕玉早已悄悄揭开头上所盖大红绸巾,这时也一并跪下,满堂宾客以及皇甫府的下人仆妇,登时黑压压地跪倒一片。
安平嘴角一撇,道:“罢了。都起来罢。”众人这才起身。姜氏的贴身丫鬟春儿过去,将素素从地下扶起。她右面半边身子着地处一片僵麻,半晌挣扎不能起身。姜氏问明伤情,命尹良贞取来府中最好的伤药,亲自带了素素下去敷药。又将公主延至自己先前所坐主位,一举一动,皆是恭谨之极。
安平在正中高位上坐了,脸色这才稍稍转霁。忆起今日正事,她自取到画像在手,诸般事宜便纷至沓来,到此刻还未曾细看画像,这时终于得了机会,将这一幅丹青妙笔在眼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