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十三章(2 / 2)
元愉皱起了眉,有些不悦地将汤勺扔回碗中。
“宣。”
丁一杉穿着戎装,快步走了进来。
“叩见陛下。”
“嗯,一杉,你有何事?”元愉一脸镇静沉着地问他。
丁一杉转了转眼珠,试探地问:“方才戚将军,是否来过?”
元愉微微一笑,耸了耸眉回:“来过。你对部下的行踪倒是了如指掌。”
“那厮,是不是要求即刻出兵攻打敌军?”丁一杉没好气地问。
“是啊,他请求出兵决战。”
丁一杉听后,在心中咒骂了一声:混账东西,竟敢越级上奏。
“不知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元愉明知故问。
“陛下,断不可听信小人之言。”丁一杉气冲冲地上奏。
“哦。”元愉笑了一下,然而那笑似乎是为了掩盖些什么,故而有些虚伪,“他怎么就小人了?”
“戚季峰好大喜功,口出狂言,定然误国误君。他原本该听我号令驻守军中,然而此次未得我允许,私自前来面见陛下,不是小人之举,又是什么?”丁一杉言之凿凿,态度咄咄逼人。
元愉听后,脸色稍稍沉了些:“那你觉得,是不可战咯?”
“自然是战不得。”丁一杉坚定地道。
“但朕以为,敌军现在人倦马乏,却是攻取良机。经过这几个月的交战,以及那一场瘟疫,他们已经斗志全消,成不了气候了。”元愉道出心中所想。
“陛下此言差矣。顾沾卿虽退兵至业郡,然而十几万大军主力尚存。此人才智过人,陛下您应该再了解不过。当日我们诱陈骥烈入博平,如果不是他看出其中有诈,也不会有援军支应,敌我双方陷入苦战。他这一举,害我们折损了五万多将士的性命,还赔上了博平城。如今他弃守聊城,退兵五十里,这是何等的胸襟。他甘冒不义之名,壮士断腕,抛弃数千染病将士,这又是何等的魄力。陛下你……”
“一杉。”元愉打断他的话,幽幽地问:“你好像,很敬佩这顾沾卿啊。”
“陛下?”丁一杉被当头棒喝,明白过来自己失言了。元愉此身最痛恨两人,一个乃是兄长元恪,另一个则是顾沾卿。方才他一心想要让元愉知难而退,忘记了这一点。
“我……”丁一杉欲待辩解,却被再次打断。“爱卿,你言过其实了。朕以为,顾沾卿不过一介文人,从未上过战场,根本不足为虑。至于那新来的贺子安,更是碌碌无为之辈,何足道哉?用兵之道,贵在一鼓作气。”
“但是陛下,如果我军真当决定与其决战,那我们便要舍弃这渭水天险,渡河而过。这无异于将护身的甲胄丢弃,把自己推入不利的一方啊。然而如若我们据守冀州,凭借着这里的地形,便是数年,他们也未必能够攻下。”
“一杉!”元愉突然上扬了声调,“你难道从来没有想过,要冲出这冀州,一统山河吗?”
“我?”丁一杉愣住了,直直地盯着元愉看了一会儿。他以为元愉自立称帝,已是胆大包天。如今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能保住这个朝廷已是不易。不料他的野心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设想。好在他脑子不算太死,很快便想到了说辞,“就算陛下想要冲出冀州,雄霸天下。然而这都得仰赖天时,仰赖我们的实力。恕臣之言,我们刚刚立朝,根基未稳,军心民心都还离散。此时,真的不是决战的时机啊。”
“那你的意思,是要朕一直龟缩在冀州,任凭那外贼一直在我边境骚扰?”元愉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不满,脸色变得铁青。
“正是。求陛下切莫贪功冒进。”从不知趋炎附势的丁一杉直言不讳。
“放肆!”元愉怒火攻心,拿起桌子上的纸镇狠狠地砸向地面。
“陛下息怒。”丁一杉双腿跪地,态度谦卑,然而嘴里的话却并不饶人,“只要敌军入不了冀州,骚扰一下,又有何妨?”
“你给我闭嘴!”元愉扯开嗓门指着他嚷嚷,“想你堂堂男儿,竟说出这般窝囊之言,我不想再听。朕意已决,丁一杉听令。我要你大修战船,准备渡河,择日与敌人决一死战。”
“这……”丁一杉面色惶惑,知道自己方才言语不慎,适得其反,激得元愉做了这个负气的决定,“忘陛下三思。”
“丁一杉,朕已下令。你要么领命,要么领死,你自己看着办吧。”元愉怒火中烧,丝毫不肯退让。
丁一杉见此事已经丝毫没有了转圜的余地,只能叩首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