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陈述(1 / 3)
事情发展到现在,忽然间峰回路转,连安莱都惊讶了,原来“夏天”真的就叫夏天。或者说,在别人的记忆中,她叫夏天。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她的身份证信息会是假的?而且,领支票的人应该是她才对,结果却由另外一个人领取。”周季林有别的疑问,“难道她是在躲避什么吗?”
安莱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开口:“周先生,你知道,一个人除了躲避危险时不能用真实身份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本身是一个黑户。”
黑户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是这样定义的:从中国的户籍制度来说,“黑户”是指在全国人口普查中没有户籍资料,没有户口卡(常住人口登记卡),并没有身份证的人。
无法取得本人的户籍,自然无法办理个人身份证。
一听到黑户这个词,首先映入周季林脑海中的是超生,贫穷,交不起罚款......
事实上除了这些,还有许多导致黑户的原因。
关于这个方面,周季林接触得比较少,安莱也所知无多,看来只有等到和老奶奶的孙女见过面之后才能了解。
拿到电话号码后,周季林直接给老奶奶的孙女拨了电话,礼貌地向她说明了来意。
一开始,那女孩以为周是骗子,还不肯相信,不过还好最后周季林打消了她的顾虑。
约定见面的地点是一个咖啡馆。
那女孩当天没有空,所以时间要推迟到这个礼拜六,也就是两天后。
在等待见面的时间里,周季林顺便上网查了一下黑户这个名词。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黑户在中国的数目远比他想象得要多,大概有一千多万。和有户籍的公民相比,比例大概是100:1。也就是说,每一百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黑户。
这个数字庞大到他不能忽视的地步。
真是触目惊心。
他们不被现有的社会体制承认,在社会中像影子一样活着,属于社会性死亡的那种人。没有身份证,无法承坐火车、飞机,甚至绝大部分不能找到工作,不能上学,即使上了学也无法上大学。
一个黑户,就算他的天资再高,也会因为无法获得一张小小的卡片而断送他的前程。
周季林拿出自己的身份证,用手量了一下,长不够9厘米,宽比5厘米多一点,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卡片,居然会有人拿不到。
记忆中甜甜地笑着的女孩和“黑户”这个词重叠,周季林忽然间感到悲凉。
见面那天,他早早地就到了那个咖啡店。
等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老奶奶的孙女才姗姗来迟。
也许是害怕他是个坏人,她是和一位男性朋友一起来的。
仔细观察她和那位男性朋友的接触时的神情,可以判断两人是男女朋友。
那女孩见到他时略略惊讶了一下,她大大方方地说:“没想到你本人这么帅。”
他笑了笑,示意服务员过来点单。
女孩给她男朋友点了一杯摩卡咖啡,给自己点了一杯草莓冰淇淋。
点完单后,女孩微笑着对周季林作自我介绍:“我叫陈明明,这是我男朋友刘洋洋。”
两天前给女孩的电话中,周季林曾经给自己作过自我介绍,但怕女孩忘记,他又重新说了一遍。这一回,双方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了。
陈明明说:“其实说实在话,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夏天了,我真的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不过,如果你想听听她以前的事,我倒是可以说一说。”
周季林点点头,表示理解。
陈明明又说:“但是我要事前跟你讲明白,由于年代太久,很多事情我都已经记不清了,只能拣我记得的说。”
“没有关系。”
陈明明陷入沉思:“......小时候,嗯,大概是刚懂事的时候,大人们就告诉我,夏天是住在村头破庙的老婆婆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那个老婆婆,我们管她叫垃圾夏婆婆,因为她是靠拣垃圾为生的。没有人知道夏婆婆从哪里来,她这里......”
陈明明指了指自己的脑仁:“她这里有点问题,常常疯疯颠颠的,但是她对夏天是真的好,把她好好地养大了。有时候大家好心,还会扔给他们一颗白菜什么的。”
大概也是因为夏婆婆捡垃圾的缘故,村里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太敢跟她说话,就连她养大的夏天也同样避而远之。
“我上学的时候,夏天也很想上学。不过,夏婆婆不懂上学这个事的,她觉得夏天以后跟她一样捡垃圾为生就好。夏天很想上学啊,就算不能上学,可以认字也很好。她人很聪明,找我做交易,问我能不能把不需要的书本卖给她。”
可是那个时候的陈明明,虽然还是个小孩子,贫穷的生活让她像个小大人一样精明。
她假装答应夏天。
夏天每天把捡垃圾卖到的钱两角五角地交给她,那个时候物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