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记得绿萝裙(1 / 9)
那一年,安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年号可以用。
那一年,在安靖西北的小国邵庆,二十四岁的皇太子凤楚登上了凰座。而后来辅佐她建立清渺三百多年辉煌基业的名臣们都还在各自的人生,离开他们陆续汇聚到她座下还有七八年时光。
那一年,紫媛十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紫媛与珑北韩家次子韩庭幕的婚约是在七八岁就定下的,当时她的父亲还是足以与韩家匹配的三品朝官。但是,当女儿该出嫁的时候,已经是赋闲在家的一介乡绅,她的两个哥哥也都在各镇官员的幕府中七八品上打转。当时她母亲担心两家地位已经悬殊起来,只怕韩家会退婚,但是新年刚过,韩家的人就登门送聘礼,约定婚期了。她及笄之礼后没几天就穿上婚服,坐进花轿,向着夫家进发。娘家送亲的队伍很是寒碜,之前父亲出事,几乎是散尽家财才得免牢狱,当下能保持住她的嫁妆已是尽力。两个兄长也不敢请假送亲,只找了本家一个赋闲的兄长一路护送。坐在花轿里的她没有新嫁娘的喜悦,娘家败落,夫家显赫,前路茫茫。
就是在前往成亲的路上,她“捡到”了景清丽。
是真正的“捡到”,她倒卧路边,衣衫带血。
那时候她还是养在深闺十六年的大小姐,从来养的小猫小狗小鸟死一个都能让她哭上几天,哪里看的了有人死在她眼前。尽管众人反对,还是救下了她。当天晚上两人说了半宿话,第二天紫媛就坚持要把这个叫做“景清丽”的少女留在身边,这是她十六年来少有的坚持,事后连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当时就那么固执,只能说西山景晴十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惊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送亲来的管事娘子拼命劝,说这个丫头来历不明怎么能带在身边,到了夫家万一闯了什么祸,可是姑娘你要担着的。又说这丫头生的太好,一张脸就是招祸的,姑娘你把那么个长着祸国殃民样貌的带到姑爷面前这算是什么啊,要真是家生的,总还能给姑娘做个帮衬,这么个野丫头能指望么?姑娘你这是生怕将来没人给你争宠么?
说这话的时候也不避讳,清丽在旁边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悲喜,等到她数落完了,抬起头望定对方缓缓道:“大娘放心,景清丽是知恩图报的人。姑娘带着我,绝对有利无弊。”声音不想,但是深沉稳定,充满了说服力,目光更是澄澈坚定。
不管怎么样,景清丽最终还是以“陪嫁丫头”的身份,跟着她进了韩家。紫媛后来想,当时她那句“家逢巨变,生死一线,愿为奴为婢唯求姑娘收留,得一安生立命之地”的话并没有说谎,只不过她听不出其中的分量。
到了韩家就是婚礼,洞房花烛夜第一眼看到韩庭幕她就喜欢上了,她的夫婿也不负期望,温柔体贴,谦恭有礼。清丽到了珑北就被一直对她充满怀疑的管事娘子塞到韩家的婢女里面做粗活,那阵子她新婚燕尔,哪能想到这个路上捡回来的丫头。等她再次注意到已经是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从任地请假回来祝贺胞弟庭幕新婚的大伯韩庭秋不知道怎的一眼看上了清丽,要将她带回北庭。
这件事后来弄得双方都有些尴尬,但双方都十分无辜。韩庭秋并不知道他挑中的这个丫头是自己弟媳妇的陪嫁——陪嫁丫头都该在庭幕房里,怎跟着自家丫头们在那里扫地掸灰的干杂活。那天正是晒书日,一大帮子丫头小厮在那里搬书掸尘,在院子里一本本打开晾晒。清丽做的就是一本本打开晾晒的活,其他的丫头都是照着管事的命令,机械的打开翻晒。她也是如此,却是一本本在看。韩庭秋那天也是无聊的厉害,远远站着看丫头们干活,便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个丫头是在看书。
家里的粗使丫头里居然有识字的,这让庭秋十分意外,心想定是新买回来的,管家还看走了眼。就走过去让她抬头回话,一抬头,纵然是阅人无数的韩庭秋也一阵炫目。
明眸善睐,美人如画。
他想——管家岂止是看走了眼,简直是瞎了眼!
韩庭秋回来之前就想在家里新挑一个大丫头回去,原本跟随他的两个侍女一个春天病逝,一个年纪大了他做主配了亲随。在北庭也采买了几个,容貌虽好,可都是乡下丫头,说话做事缩手缩脚,看着就是一身土气。他一向是希望贴身丫头好歹识几个字,不至于让拿一本书都找不到地。总而言之,北庭府里的不管是官奴还是自己买来的丫头,没有一个用的趁手。
他问了几句话,这丫头回答的清清楚楚,态度落落大方,那眉目美好的无论怎么看都找不到缺点,微微抬眼,目光明澈动人。
韩庭秋顿时就动了心思。
他是韩家的家主,要一个粗使丫头不过是一句话。管家这些天忙着给庭幕办婚礼,迎接天南地北来的宾客,忙得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了,哪里关心过一个粗使丫头的名字,立马让人通知这丫头收拾东西到大爷房中伺候。清丽也就是西山景晴,听到这个命令的时候稍稍有些惊讶,但是立刻就恭顺的说了句:“遵命。”
庭秋难得回来一次,除了恭贺弟弟新婚,自然忙着走亲访友,每日里从早忙到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