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日游(2 / 7)
清白,品行端正的男子。”保甲看看他们,咳嗽了一声:“说句不中听的话,娘子别生气啊。你们是新来的,上门求人行礼,人家未必肯,所以这事还是交给神宫好。神宫选人,没有哪家会拒绝的。”
紫媛脑子里一团乱,看看丈夫,韩庭慕依然一副“我什么都没听见”的表情。心说安靖的事还真是时不时就出一个惊吓人的。比如他们已经通过律令训读知道安靖男人要守贞守节——这个不难理解,把陈泗女人受到的教育搬过来就行了。可是就这么个把守节看的极重的国家,却有让已婚男子与陌生的行服礼的女子共度一夜的传统,而且被找上的人家都不会拒绝还与有荣焉。
其实整个服礼的仪式十分复杂,前后筹备以及吉凶忌讳都很多,保甲知道和一群外国人说三天也说不清楚,此次登门主要就是劝他们万事交给神宫。而且大大的给神宫做了一个广告。集庆地处西疆,却着实有一个出名的神宫——明信宫。
安靖神宫供奉的主神永远是水神水缨,除此之外,安靖奉行万物有灵,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以及为民请命的良吏,保家卫国的将领都可能被后代奉为神明,高踞神坛,受万世之香火。明信宫就供奉了文成时在扶风爱护黎民、保卫疆土的几位文官武将,更有许多有求必应的传说。但是让明信宫名满天下的则是一个传说——这里是风神风渊的本身神宫。传说不知道哪一年风渊女神显身在集庆,虔诚的神官画下她的容貌,然后找人塑像,流传后世。
保甲一口气说了半个时辰,重点只有一条——明信宫是集庆的骄傲,了不起的神宫,所以把一切交给神官们吧!
保甲走后,韩家三个当事人消化了新的冲击,然后开始烦恼:“怎么办?”韩庭秋回答:“让大妹回来,听听她自己的意思。”韩琳回家后,紫媛将服礼种种和她说了一遍,问她:“保甲也说了,服礼在安靖是人人必行,但我们毕竟是陈泗人,若是不愿意,官家也不强迫,大妹仔细想想,不急着回答。”韩琳一抿唇:“阿嫂,我愿行服礼。”
庭秋听了,点点头:“按照大妹的心意吧。”庭幕却还是怎么想都不对,又让紫媛去劝,别的也就算了,暖席礼在陈泗人看来太过惊世骇俗。要是过两年陈泗太平,他们回去了,韩琳不再是清白之身,可不好说人家。
韩琳道:“阿嫂,我不回去了。”
“什么?”
“就是陈泗太平,我也不回去了,我要留在安靖,在此间成家立业。”
紫媛心想“准都是挽春那事闹出来的”,可看韩琳神色严肃,目光坚定,知道一时多说无用,只象征性的劝了两句,回去转告兄弟两个。韩庭慕这天是准备装死到底,庭秋倒是苦笑了一下:“意料之中。大妹在故乡时心气就高,只不过陈泗没有她可以立业的机会,现下到了安靖,她不说这番话才是怪事。”紫媛回头对丈夫说:“大妹有志气,现下在安靖自然是好的。但是咱们毕竟是陈泗人,现在人家可以开关容纳我们,可等到陈泗太平了,也能把咱们赶回去。留不留下来的,未必是大妹能说了算。”
她的担心也不奇怪,他们拿到的只是扶风都督府发出的凭证,可以在扶风境内定居谋生,但是不能离开扶风一步——这足以说明,安靖只是给这些难民提供一个暂时的求生之所,并没有让他们成为自己子民的打算。庭幕笑笑:“换了别家自然有这个危险,但是大妹清楚地很,她想留是留的下来的——有你这个阿嫂帮忙呢。”
紫媛啊了一声,骂自己糊涂了,过了一会却听庭幕道:“阿媛,你说大都督到底是怎么看待我们韩家。”紫媛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她现在高高在上,有些话实在是不能问的。可我心里琢磨,怕是好不到哪里去。”
“哎哎,当年我们可没亏待过她。”
“我们是没亏待过,可是大伯呢……”她扑哧一笑:“这说出去,当得上‘始乱终弃’四个字了。”
庭幕大大翻个白眼,忍不住要替自家兄长辩解,说怎么能用上这四个字呢。韩庭秋收个通房丫头,天经地义,怎么乱了。至于“终弃”,最后是谁弃谁啊。紫媛冷笑一下:“照着你这么说,倒是扶风大都督对韩大爷‘始乱终弃’了。”庭幕觉得不能就这个话题纠缠下去了,正过来反过来听都很惊悚。
“最初你说大都督和景清丽长的像的时候,我劝你别乱想,那会儿确实觉得,就算是,清丽对阿兄怕是藏着怨恨的。毕竟,清丽走的时候正是阿兄成婚之前。
“不过……你说,她为何让铭霞来与阿兄相认。”
其实,这个问题紫媛也很困扰——既不需要“认祖归宗”,更对韩家没什么好图的。如果说召见她,给钱给东西,这是感谢她当年援手之恩,但是完全没有必要让铭霞与庭秋相认。有时候,她也想,是不是景晴对韩家老大还有情愫,但是那么多天过去了,也没有等到景晴召见庭秋。
庭幕忽然一笑:“娘子,有这个闲心烦恼阿兄的事,还不如先烦恼烦恼你家相公我的事情。”
“你怎么了?”
“什么时候为为夫引荐一下扶风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