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羌笛杨柳玉门关 1-4(6 / 6)
的那种纤柔少年,在她纵情声色的那几年,能入她眼的也都是英俊挺拔的类型。凉夏节,杨柳原上庭秋含蓄的挑逗的确挑动了她的心绪。她想:“若没有铭霞这层关系,或许早对他出手了”。转念又想到江漪的巡视、澄碧黛对凤吟台的示好,她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心说:“事情够多了,风花雪月就放放吧,没这个闲工夫去平衡。”这么胡乱想了个把时辰才睡去,结果没睡两个时辰又被叫醒,扈县急报“县中爆发瘟疫,感染者已有两百余人!”
或许是猛然被叫醒脑子还没恢复清醒,景晴过了一会儿才醒悟过来,一下子跳了起来,一边穿衣服一边皱眉嘀咕道:“大冷天怎么还能发瘟疫!”
深夜来报的是前往扈县公务的地官司救玉舟,他自几百里外飞马赶回,终于卸任后一下子晕了过去,这会儿刚刚醒过来,都督府的军医官正在为他诊治。
见到景晴玉林挣扎着要起来,她上前两步柔声道:“不用这些礼节,躺着便是,先平口气再说。”过了一会儿,大夫起身说已无大碍,景晴这才道:“扈县发生了什么事?”
“瘟疫,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瘟疫,得病的人疯疯癫癫,有的见人就咬;有的整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还有的说自己大富大贵、神明护体。其情形各异,但是都十分可怕。同时还有高热、腹泻等症状,一发病就是一片。”
“之前的确收到报告说扈县难民中有疫病蔓延,但是经过神宫诊治已经控制,怎么忽然又爆发了?如此天寒地冻之时,并不是疫病爆发的时节啊。”
“最初的确是控制住了,而且那时候的疫病也没有现在这样可怕,只是发热、腹泻而已。大夫们没有找到引发疫病的原因,我们寻思着可能并没有特别源头,只是难民们住得密,且又脏乱,一人染病拖累了其他人而已。
“最先出事是在五天前,我们都已经准备回集庆,正好是扈县赶集的日子就说去买点特产,就在大街上遇到了第一批发病的人……”
扈县集市上不仅有当地的土特产,还有从西珉、芦裘等地贩运来的货物。当时关市还没有正式开通,但是当地土地贫瘠,一直以来都有胆大的人偷渡出关到西珉去贩运商品。两年前景晴向常年在这条线上往返的“商人”发行了一批“许可证”,结束了几十年来的“偷渡”历史。不过外患未平,走此路行商次次都是在赌命,运来的货物也格外珍贵。这些商人八成是扈县人,此地也就成了“外国商品”的第一个集散地。官员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西珉运来的丝绸,质地柔软,染色和纺织的工艺都比扶风当地能买到的好得多。一群人在那里挑布料的时候忽然听到吵闹之声,看到是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晃晃悠悠走在路上,还在那里大声地喊什么。一开始大家只当是到集市上来乞讨的,并未放在心上,还有人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地笑。
忽然,一声惨叫。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惨叫声此起彼伏,官员们也被惊动了,相互说:“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是不是斗殴了?”也有立刻让随行的侍卫去查看,没一会儿就听人喊“有人发疯了,咬人啦——”人群呼呼啦啦朝着两边跑,转眼就冲倒了两边的摊位,商贩们拼命保护货物,一时间叫骂声、呼喊声连成一片。官员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他们丢下手上的商品赶往事发点,然后看到了永生难忘的一幕——那些发病的难民死死抱着路人啃咬,力量之大两三个人都扯不开,有人找了棍子来打他们,可这些人还是不松口,仿佛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眼前人咬死。
事态一直到衙役们赶来才得以控制,被捆住的人还在嘶叫挣扎,对每一个看到的人张大嘴巴露出牙齿。最初人们还以为是陷于困境的难民们的报复,但是在一天之后,这些人的亢奋结束陷入高烧和昏迷。第二天,同样的一幕又发生了,当事人却不是难民,而是十个本地人,他们高呼着“风神降临了,扶风要毁灭了”之类的风言风语,手舞足蹈,形容疯癫;同样是一天的亢奋期,然后就是高烧和昏迷。一直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十来起,波及百余人,扈县令才意识到这或许是一场可怕的瘟疫,于是紧急修书,由玉林带人一路飞驰回集庆送信求援。
景晴等人听完汇报互相看看,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茫然之色。她们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但是不管在史书上还是在亲历中都从未看到、听到这种匪夷所思的“瘟疫”。景晴立刻下令春官、地官两部加以处理,延请郡中名医询问疫病的名称,寻找有效治疗方式。同时,命春官、夏官召集所部郎中和军中医官前往扈县,在集庆等地收集常用的防治瘟疫的药物等等。
短短两个时辰,扶风的应急措施就开始运作起来,作为边关重镇,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应付紧急事态”。下达一系列指令后,已经日上中天,景晴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始吃晚了个把时辰的早餐。没吃几口又叹了口气,心想:“好端端的怎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庭秋他们在扈县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