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天阶(4 / 7)
京城少年读书人中有了名声。她和韩竹之间有稳定的通信,铭霞在她那里看到过一次回信,除了说说身边的奇闻轶事,便是相互的鼓励。她看完后,心想这两个人竟是有一种“天涯比邻”“相望相携”的味道。她第一反应就是:“这样下去可怎么办,书霖毕竟是望族子弟!”再一想又觉得:“韩竹是我的亲弟弟,哪家女子配不得?”
这些事挑挑拣拣的说了下,庆王本来就认识书霖,听得有趣;太子也难的能和同龄人话家常,一样津津有味。说到韩竹的时候,庆王忽然道:“对了,阿霖怎不求求母皇,请皇帝给你生父一家一个册封,也能接到京城来过日子。”这句话一下子戳到铭霞的伤心处了,顿时发表了一番“看吧,男人太有志气的确挺要命”的感慨,听得太子和庆王笑得几乎要打滚。说到最后双手一摊:“反正就这样了,韩家的男儿们都还是往日的心性,不依附女子生活。而韩家的女儿们,一个赛一个的贤惠。我都和几个姑姑们说过,若是怕自家儿子出嫁后受苦,就嫁给琳姨母她们好了,保管被疼爱的如同掌上明珠。”庆王只管当笑话听,笑得都要接不上气了,太子笑归笑,末了说了句:“不求册封,也是可以求点能让你生父一家到京城定居的东西的。既然小姑姑让你正式的认了这个生父,一家人总要在一处过吧?难不成十二年后重逢不久又天各一方?”
这几句话很中铭霞的心意,其实回京之前她也问过景晴日后可还能与生父一家相伴,景晴笑着说她偏心韩家,又让她放心,说早晚京城见,不会让你们父女再一次相隔十二年。她总觉得这是景晴的安慰话,庭秋一心要自立,又只会走仕途,难不成还能让他到永宁城当官?长捷这样在边关卖命,当个四阶下还被非议,什么男人翻天了,违背祖制了……庭秋这样的外族,放到京城当官,那闲话还不堆得把景晴都埋起来。
或许是有和铭霞差不多的想法,庆王忽然道:“我听说前些日子西珉派了个身份挺高的使臣过来,在大宴的时候指责我国允许男子为官是坏了‘女儿之国的根本’。还说什么是‘西蛮北夷统治的余孽,要速速清除,以免让女子们沦为下贱’。是不是有这么件事?”
太子冷笑了一声:“的确有……你听到的版本已是客气的了,那天把母皇气得够呛。后宫的人不敢多提,怕被皇帝听到了给自己招来雷霆之祸。”
“我在太学听到的。其实……还是有不少人为此高兴的,她们说西珉从来是我国的榜样,她们说出来的话总是有分量的。”
太子看看铭霞,见她一脸不以为然,忽然一笑道:“阿霞在扶风数年,和西珉靠的近,你说说想法呢?”
“我觉得……不管该不该让男子继续为官,这都是我们清渺自己去权衡利弊的,西珉有什么资格来指手画脚?阿母说过,在过去数百年间,我们安靖人山河破裂、被蛮夷入侵,这个时候没见到西珉为我们做什么,当下也不需要她们来指点我们什么。”
太子神色微震,击掌道:“说得好。向着西珉亦步亦趋的时候过去了,总有一天,抬头仰视的那个,是西珉。”
永宁城的规划由劭庆冬官司筑规划,江漪等几人也参与其中。这位天才的建筑师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为安靖重新统一的王朝划定了都城气象。她以最经济的改动,将一个原本只能容纳数万人的偏安小国的首府变成了能容纳五十万人以上的辉煌京师。这个规划拿出来的时候笑倒了半朝人——劭庆都城也不过十一万人,当下搬迁到永宁城,就算加上各地新来的官员、甚至把周边百姓迁入京城,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十万人,和五十万人的规划比起来,简直就是大瓶里铺底的那点水。
凤楚却很喜欢这个营建的方案,于是永宁城按照这位司筑的图纸开始营造,扩大城池,重新划定坊里。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五十年后,永宁城人口超过八十万,曾经空旷的京城人满为患。而到了后代的苏台,永宁城经过两次扩建,成为人口超过百万的煌煌大城。
这个时候,永宁城只有十万百姓,和后代相比,这个空旷的都城最不缺少的就是土地。皇宫外,沿着笔直的御街向南,日暮传蜡烛青烟可达的就是住满王公的鸣凤巷和朱雀巷。到后代,这两个里坊壁垒分明,鸣凤巷(苏台改名凰歌巷)只有正和亲王府;朱雀巷则是其他亲王的王府。这个时候,这两处只要亲王即可居住,却没有和亲王府。和亲王领军驻守在西都邵安。而绵延了清渺、苏台两朝的正亲王辅政、和亲王领军的规矩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鸣凤巷从北向南,第二家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府,和她的邻居们不同,门口匾额上并不是“某某王”的封号,而是“宗正”二字——昭示着此间主人是管理全体宗室的宗正司之首凤凌兰。当年凤楚也是很费了一点心力才合理又尊贵的安置了这个长姊。作为春官的一员,凤凌兰最看中的就是“规矩”,长幼有序、女男有别、高低贵贱,这和天地日月的规则一样严肃而不可侵犯。鸣凤巷一共有四座王府,修得最煌煌的就是这座大宗司的官邸。
凤凌兰的王妃出自邵庆望族亭氏,其母是当朝少宰。这位王妃的性格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