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 标志(5 / 8)
们在密封阀口外几百米处矗立着。再往远处黑暗就越来越浓
,生在地下、长在地下的萨莎也无法用视线穿透那样的黑暗。
以前萨莎从未强迫自己去认真地思考,
她所生活的这世界究竟有多大。但在她的想象之中,
世界是一个晦暗的茧:每个边都延绵数百米,
数百米之后就己经是断崖,世界的尽头,
那里也是另一个世界的开端。
其实萨莎也知道事实上这个世界要大得多,
但她仍想象不出它真实的面貌。如今她明白,
她之所以不能做出正确的想象,
是因为她从未见识过真正的世界。
奇怪的是,为什么她置身于这荒原之中,却丝毫不感到害怕?
以前每当她爬出隧道来到断崖边上的时候,
她都感到自己挣脱了一副铁甲;
现在隧道对她来说完完全全是一具硬壳,
她终于摆脱了这一束缚。在白天的光线里,
任何危险在远距离处便能被发现,
萨莎有充足的时间寻觅藏身之处,或者准备好自卫。此外,
萨莎还有一个羞怯的、不明所以的感受:她似乎回到了家。
在一片荒漠中,过堂风追赶着乱麻一般交织在一起的树枝,
沮丧地穿过高楼大厦间的缝隙,拂过萨莎的后背,
激励萨莎变得更勇敢,鼓励她去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
她孤注一掷,如果她想回到地铁中,
她必须再一次通过野兽盘桓的巢穴,只是在这一次,
它们不可能仍在瞌睡着。
偶尔会有一两只白皮毛的庞然大物一闪而过——显然,
它们不能忍受白天的强光。但当夜晚降临,它们会
有什么行动?目前为止,
她若想见到荷马所描述的景色中的任何一样,
她就要走得越远越好。
萨莎继续前进。
她从未觉得自己如此渺小过。她始终无法相信,
这些宏伟的建筑是由人类,个子与她一般的人类建造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
最后一次战争前的这一代人已经退化了,他们变得浅薄无知…
…自然环境把他们改造得能适应艰苦的地下隧道和车站的环境
。但这样的建筑都是由这些小个子的人类的祖父辈们建成的,
他们骄傲、强化、高大、身材勾称,
就像他们所居住的楼房一样。
她来到了一个空旷的地方,这里楼距十分宽,
地面上覆盖着像石头一样布满灰色裂纹的硬壳。峰回路转,
呈现在她面前的世界更为广阔了。视线能到达如此之远的远方
,萨莎的心脏开始发紧,头开始发昏。
萨莎倚靠着一座古堡满是青苔的墙壁坐下,
它的钟楼不尖但也高耸入云。萨莎尝试着想象,
在这座城市还未失去生命的时候,它是什么样子的。
路上行走的——毫无疑问,这里曾是一条路——往来的都是高挑
、漂亮的人们,他们穿着色彩鲜艳明亮的衣服,
帕微列茨站最盛装的居民们要是站在他们身边,
会顿时黯然失色,像乞丐一样。
汽车穿梭在色彩鲜艳的人群之间,与地铁列车的车厢相差无几
,只是尺寸要小得多,里面只坐得进4名乘客。
那时房间里也不那么昏暗,窗洞并不是一个个黑洞,
而是镶嵌着干净的、闪闪发光的玻璃。
萨莎还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轻便的桥梁,
它们能在不同的高度连接起矗立在完全不同方向的楼房。
那时的天空不会这样的空旷,
那里会有让人无法形容的飞机时不时地飞过,
它们的腹部差一点就能碰到高楼的楼顶……
父亲曾向萨莎解释过,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并不用扇动它们的翅膀,
但萨莎还是把它们描绘成带有蜡挺翅膀的庞然大物——
那翅膀忽闪着,在微带绿色的阳光下泛着晶光。
还有曾经飘落的雨。
事实上就是从天而降的水,但却给人另一种感受。
它能将泥土灰尘冲刷干净,还能洗去人的疲惫。除了雨以外,
有此功能的也只有淋浴间里生锈的水龙头里流下的涓涓热流。
从天而降的水能由内到外净化人,洗刷他们的罪孽。
神奇的雨能洗去心灵中的苦涩,为心灵注入新的活力,
让它变得年轻,给人继续活下去的意愿、动力。
这些话都是老头曾经说过的……
萨莎相信,尽管她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