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 双生子(完)(2 / 3)
,皆因为这个人的放纵而永远地失去了。到头来,他却还要守着亡妻的遗愿养着这个人的孩子……
他有何颜面见自己的孩子。
他养着他们弑母之仇的仇人的儿子。
他养着他们的仇人。
因此,干脆就不闻不问不说了。打点好一切的关系网,确保皇帝压不跨秦府伤不到他的儿子们后,拿起包袱便走。
他不想替这个人卖命效力了。
这个人,不配。
只是,锦娘这么多年来视如己出的照顾,与他与婉婉而言到底是有恩的。故此,才一直隐忍到如今,才提出要除那两人的名。
那两个人自己害死了自己的保护神,这又怪得了谁呢?
他秦府,最多就是从了锦娘的心愿,不去告诉皇帝告诉天下锦娘的死因,也不去刻意为难那两个人。
至于太子贤王知道了会如何行动,这与秦府何干?
皇帝正是想到了秦淮的意思,这才脸色不善。
当年一时糊涂犯下的错,也许诺过锦娘会接她回宫,却不料一直都没机会与她说清楚。到了后来,更是差点被太子察觉。多疑的太子在暗中派人调查,引得锦娘误以为是皇帝要害她与孩儿,求了公主,在秦府寻得了庇护。
能在秦府找到庇身之所也是叫人放心,但是秦淮这个倔骨头,却一语不发地就跑去当道士,无声无息地表露自己当初没救下公主的不满。
他既没有救他的妻子,他也不会帮他养妻儿。
在秦淮那一代,秦家已经是能代表天下正义,叫人信服的大家。皇帝这心里,也确实是有打压之意。
但没等皇帝动手,秦淮自己便走了,说走就走,不留一点情面。
秦府由着锦娘跟一个孩子撑着,这让他如何继续打压?
不想扶持也不能打压,便放任其野草般地成长吧。秦丰这孩子,能走到今时今日,都是他自己能力强。
这一点,秦淮倒是足够了解他的儿子。
他的儿子,的确是无论如何都能出人头地,叫人忽视不得。
太子若是有秦丰一半的手段,也不至于被贤王逼到这般地步。
但如果立了贤王废了太子……这不就是再打自己当年力排众议立太子的脸吗?
谁都可以犯错,可是皇帝绝不可能错!
皇帝深深地看了秦淮一眼,终究妥协:
“你回去吧,让秦丰准备一下,今晚旨意会到,明日早朝便穿侯爵朝服来罢。”
听到他这么说,秦淮无半点诚心地与他行了礼,头也不回地走出宫门,像是多与他待一刻都是不愿。
他们幼年时一起习武读书,青年时为了大业又一起努力拼搏,却还是挡不住中年时各自分道扬镳。
道不同,不相为谋。
秦淮这么多年来还是没变。
变的是坐在金黄高座那人的心。
越来越多疑,越来越喜怒不定,越来越……孤单。
秦淮回到秦府后,就换上了自己的道袍。他主持着将苏锦葬在一块风水不错的山地里,又把秦家家主的位子给了秦丰。
做完这一切,他又去看了看流韵,然后骑着自己的马儿,悠闲自在地回自己的云台去。
他的孩儿都已经成长到这般了,婉婉也该放心了,他留在皇城除了碍手碍脚也没什么用处,不如回云台去,这日暮时分朦胧之间还能与婉婉说说话。
秦丰没去送,全府的人皆去为秦淮送行,独独他不去。
这父子隔阂,终究过不去。
秦丰不知道,自己过去人生中出现的大部分贵人都是秦淮走前留下的嘱咐,也不知道秦淮离去才能带走皇帝对秦府打压的念头。这些事情,秦淮从来不与他说。
秦淮觉得,恨也好怨也好,他的儿子最终成长到如此,他已经十分满意了。
就让他这么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地过下去罢。
秦淮一走,秦丰首件事自然是除了秦祺展与秦祺宏的名。
他秦家的庇佑,到此为止。这之后,他们是生是死都与秦家无关。
而皇帝也没认领这两人----当年错过机会去说,如今再来说,终究是拉不下脸。
皇帝这一生,都被他的固执他的不低头拖累着,可偏生他还未察觉,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做为帝王,他从不缺子嗣。他想,就让这一切,随着锦娘的里去,烂在他们的肚子里。
就当作……只是秦家除了两个不孝子的名。
没了秦府的庇护,秦祺展与秦祺宏岂还能引起太子一星半点的兴趣?他们甚至都算不上贵公子,无非是两个平民百姓,还是一无所有的贫民。
曾经被两人欺压过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两人。
或许很少人会在雪中送炭,但这雪上加霜的人,总是多的叫人咋舌。
秦祺展与秦祺宏被秦府除名才一日,便断了手脚。
还未等他们爬出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