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疾(1 / 2)
慕容宏听在耳内,却仍不起身,反而连连叩首:“皇上,稚子释晟罹患重疾,难当世子大任,恳请皇上以平民身份赐之……”
慕容达微微皱眉:“罹患重疾?刚落生的孩儿哪来的什么重疾?”
慕容宏趴伏在地,哑声答道:“晟儿自出生后便啼哭不止,闹得狠时周身皆是青紫颜色,臣弟请百草堂的方先生来看过,说是心肺不足之症,且难用药石补救,只怕……只怕难以成人……”
久久得不到皇上的回应,慕容宏伏得更低了些,哽咽说道:“臣弟和贱内商量过,晟儿福薄,若再担着世子的名头,怕是更经受不住,臣弟不求他大富大贵,只求他能多活一些时日,陪在臣弟夫妇身边……”
慕容达上前扶起弟弟,见他眉头紧锁、神情凄楚,不由叹了口气:“怎会如此?朕还想着,这么多年,你们夫妇终于能有所出……”
旋即在他肩上轻拍:“你也不必难过,那方先生虽然名头响亮,总归只是民间乡医,朕记得他今年不过四十岁年纪,想来也不甚牢靠,还是从太医院请几位医者去瞧瞧是正经。”
此时,恰好肖公公端着清香四溢的茶盏进来,慕容达向他吩咐道:“传朕的口谕,命太医院孙思清、王仲英两位太医即刻前往端王府为端王长子诊病,之后速来回禀。”
肖公公喏喏而去,慕容宏转向端王,温言说道:“六弟,你也回去吧,有你在,太医们为晟儿诊病也方便些。事已至此,不必过虑,即便真是大的症候,咱们遍寻良医便是。想我嘉闽王朝地域辽阔、人才济济,总归会有法子医治的。”
慕容宏谢恩离去,慕容达原本和悦的面色骤然转为阴沉,他在房内来回踱了两圈,又走到棋盘前落了一枚子,却仍是静不下心来,索性端坐榻上,闭目吐息,静候消息。
福缘、善庆得了信儿,早早便在王府门前等候,待端王携孙、王二人抵达,急忙迎上前来,搀扶着两位太医下了车马。
慕容宏整整衣衫,歉然说道:“真是对不住,本应先请二位去花厅一叙,略用些茶水点心,也好解解疲乏,但本王现下心急如焚,一心挂念着稚子的病情,烦请二位先移步内室为稚子诊病吧,怠慢之处,还望两位太医多多包涵。”
孙思清、王仲英急忙还礼:“端王太客气了,医者父母心,何况皇命在身,咱们还是先诊病要紧。”
两人随端王走进内堂,远远便听得女子哀哀哭泣,再走得近些,尚能听到女眷低声劝慰,孙思清与王仲英对视了一眼,不免恻然。
端王更是脸色黯淡,进入内室说了一阵,怀抱一个包裹着宝蓝洒金锦被的婴儿走了出来。他小心地将孩子托送到两位太医面前,轻轻撩开被角,满怀希冀地问道:“孙太医,王太医,劳烦您二位看看,稚子可有康复康泰的机会么?”
看清婴儿样貌,孙思清不由暗自赞叹,那孩子虽是一脸病容,却仍看得出眉目英挺、灵秀迫人。细看婴儿的面色,他又不禁暗暗摇头,侧耳细听孩子的呼吸,再拈起小手仔细查看指纹,心里更是凉了一大半,思忖半晌,他向王仲英说道:“王太医,我记得您曾师从青云长者,他老人家又以看诊小儿为所长,还是由您来主诊吧。”
王仲英依言上前,仔细诊察一番之后,看看端王神色,斟酌着说道:“王爷,依微臣看来,小王子乃是先天心肺不足之症,虽并无医治良方,却仍有些转圜的法子,平日饮食起居皆要留意,切记不可受凉……”
端王听了垂首不语,只重新掖好了被子,用手在被面上轻轻摩挲。
孙、王二人不敢造次,只得垂手而立,足足过了一刻,端王才长叹一声:“罢了,天色不早,两位太医早些回宫复命吧。”
目送两位太医乘坐的车马离开,慕容宏微微松了口气,向身旁的福缘低声问道:“方先生一共给了几颗丸药,服用一颗,药效能维持几日?”
福缘轻声回答:“方先生说,这药虽于身体无碍,但毕竟苦寒,不宜多服,且配方中有味药材极为难得,现下只得了六颗。说是服下一颗,能保两日无虞。”
慕容宏点了点头:“这几日正当风口浪尖,我不便前去百草堂与他会面,明日晚间你再去寻方先生一趟,问清楚配方里那味稀缺药材的名称、产地,回来再作打算。”
说完,慕容宏用巾帕拭净手脸,定了定神,直奔锦华堂而去。
锦华堂内,姚芳卿正抱着酣睡的婴儿发呆,听见响动,惊惧地瞪大双眼,下意识地将孩子紧紧护在怀中。
慕容宏见了心中一痛,忙柔声安抚道:“卿儿莫怕,是我回来了。”
姚芳卿怔怔看了夫君许久,忽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旋即想起睡熟的孩儿,忙以手掩口,可是哪里忍得住!只见她呜呜咽咽,泪落如雨,好不凄惨。
慕容宏也不觉落下泪来,上前将妻儿一同抱在怀中,哽咽说道:“卿儿莫哭,没事了,没事了……”
慕容达在宫中等了足足两个时辰,孙、王两位太医才返回复命,他从龙榻上一跃而起,急急问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