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那时年少(出书版完结)(1 / 4)
作者:一草
那时年少,才把承诺说得太早、未来想得太好。首部全媒体3D怀旧小说,写尽你我逝去的青春。桐华、辛夷坞、舒仪、桔子树、今何在、筷子兄弟联袂感动荐读!
编辑推荐
1)《那时年少》——怀旧主题,感动无数
那时年少,我们都还有很多美梦,相信自己,相信爱情,相信未来;现在,我们谨小慎微,生活很痛,买不起房,买不到车,生活just soso——这几乎是80后成长的真实写照,是一代人的命运折射。严格意义上讲,《那时年少》不是一部普通的青春成长小说,而是80后群体成长的真实写照,折射出了这个群体的共同命运,读来无比亲切,却又发人深思。
2)《那时年少》——全媒体同步开发,史无前例
《那时年少》同名主题曲感动唱响,《那时年少》同名电影正在拍摄,《那时年少》同名话剧即将上映,《那时年少》同名广播剧如火如荼……以一本书为核心,将所有多媒体整合在一起,对同一个故事进行不同手段诠释,《那时年少》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纪录。
3)《那时年少》——百名作家、影视界明星、主流媒体、经销商同时推荐
《那时年少》拥有强大的推荐人名单。仅作家团队就包括了王蒙、苏童、毕飞宇等老中青作家;还得到了包括桐华、辛夷坞、舒仪、桔子树、今何在、筷子兄弟等在内的青年作家的推荐。他们的推荐不是“友情赞助”,而是被文本打动后的真情流露。
内容推荐
只因那时年少,爱把承诺说得太早;只因那时年少,才把未来想得太好。那时年少,我们都还有很多美梦,相信自己,相信爱情,相信未来;现在,我们谨小慎微,生活很痛,买不起房,买不到车,生活justso so。
《那时年少》,最生动真实的怀旧小说,以真挚的感情、真实的细节,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过去十年的成长和爱情故事。
2000年,大四毕业生苏扬每天上网、写诗、恋爱,过着没心没肺的快乐生活。对于未来,他毫不担心,坚信可以凭自己能力成家立业,和深爱的女友过着比糖还要甜蜜的日子。
毕业后,苏扬成了一名标准的蚁族,生活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白天到处推销,晚上蜗居地下室,工作接连被炒,每日面对嘲笑。那个发誓不离不弃的女孩也以长大为由,和他说分手快乐。
苏扬终于明白自己很傻很天真,可生活还得继续,他只能与自己较劲,和生活死磕。
十年一晃而过,苏扬由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沉默寡言的中年,他勤勤恳恳工作,战战兢兢活着。
然后在夜深人静之际,怀念曾经意气风发、有爱有理想的年少时光。
严格意义上讲,《那时年少》不是一部普通的青春成长小说,而是80后群体成长的真实写照。曾经的浪漫、生存的压力、单纯的过往、尴尬的当下,折射出了这个群体的共同命运,读来无比亲切,却又发人深思。
序1︱纯真﹍桐华
《那时年少》的故事是写给这样一群人:
1、2000年前后上大学;
2、2000年前后接触到网络,;
3、上过聊天室,见过网友;
4、大学时爱过,哭过,分手过;
5、为北京户口、上海户口苦恼过;
6、在北京、上海失业过;
7、望着汹涌人潮,摩天大楼,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
是的,这本书其实就是写给你、写给我,写给无数个曾在本世纪年少过、纯真过的人们的。
虽然本世纪才过了十年,但我可以现在就断言网络的普及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事情。往大里说,网络让无数散落的草根力量凝聚,增强了对政府机构的监督,增加了社会的公平,上海的钓鱼事件,公务员咆哮哥的道歉……一件件、一桩桩都和网络密不可分。往小里说,现在还有几对恋人的关系不是或滋生于网络,或发展于网络?还有几个人不用email?
网络就好像喝水、吃饭一样已经涔透到我们每一天,习惯得好似它本来就存在,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可是实际不过十年而已。1997年中国只有网民62万,2006年,根据《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的总数突破1.2亿。
网络走近平凡年轻人是在2000年前后。
十年前,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像故事中的一草一样风华正茂,胡楂子都未完全长硬,他们从中国的四面八方走进北京、上海,第一次融入中国最大的城市,第一次接触到网络。
在学校的公共机房,第一次申请电子邮箱,催着同学也申请,给坐在隔壁的同学写信,然后跑过去确认,真的能收到啊?第一次进入聊天室,和某个人聊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酣畅处,宿舍电话,就读专业等私人信息全部泄露,压根没有防备的观念,也不用防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