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4)
觉溢出眼眶。
玉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觅得良人佳婿,明明是大好的喜事,为何她心中却像开了个大洞,空荡荡地教人难受……
杜氏夫妇只得玉环这么个闺女,自然视若掌上明珠,家境虽只是小康,却也是细心娇养着长大。
杜李氏对女儿更是不吝惜任何心思,就连她嫁衣纹样,都是特地托人请一名宫里退出来的老绣娘给画的,花色繁复而华丽。
随着时光流逝,玉环盖头上空旷的花纹终于被一针一线地填满,原本轻柔的一方红绸布在不知吃了多少绣线后,竟也开始有了分量。
自从订下亲事后,玉环就愈发少出门了,平日里除了闺中姊妹来访,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旁的人知道玉环将来是要嫁进官宦人家,倒也不怪杜氏夫妇将女儿看得紧。杜李氏见女儿专心绣嫁衣,自然欣喜,还以为玉环也极满意这门亲事。只有玉环知道自己时常绣着嫁衣,泪水便无端落下。
青涩而懵懂的惆怅,日夜不停地萦绕在少女的心头,无处诉说、也无从诉说,只因就连玉环也不懂自己为何闷闷不乐。
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
原本依杜李氏对玉环的关心,不该这么久没发现她心情低落,只因半年前家中出了一些事至今仍未解决,杜李氏自己也是心事重重,便无暇注意到女儿的心情。
玉环只是名刚满十四岁的少女,杜氏夫妇不想她有多余的负担,便未曾与女儿谈过家里的难处,是以玉环至今仍被蒙在鼓里。
「娘,女儿有一事想同您说。」一日,玉环来到母亲跟前,提出要求道,「外公家产秋茶的时间到了,女儿想过去帮忙。」
过往每年杜李氏至少都会带玉环回娘家一趟,去年自从玉环订下亲事后,至今还不曾回去过。
杜家疼爱女儿,玉环却不任性,鲜少开口向父母讨要些什么。乍听女儿的愿望,杜李氏有些反应不过来。
采茶这事说难不难、说轻松倒也不怎么轻松。旁的不说,光是风吹日晒雨淋地站一整天,就够让人难受。
杜李氏拉过女儿的手道,「好端端的怎么就想回去?」
玉环还没来得及说藉口,一旁便传来杜家男主人的声音,「怎么了?」
「相公。」
「爹。」
杜李氏与玉环齐声喊道。
杜长佑穿着一身藏青色儒衫,神态上也有几分读书人的文气。他从外边缓步走进来,坐在太师椅上,额上还挂着几滴汗。玉环见状立刻倒了杯茶过去,「爹请用。」
杜长佑抿了口茶,这才问女儿道,「刚才听你说想回外公家,是不是想念外公一家了?」
玉环不擅说谎,只点头轻轻「嗯」了一声。
杜长佑袖子一摆道,「想去就去吧。」
「相公。」杜李氏不满地道,「女儿明年就要嫁人了,若晒得太黑可怎么才好?」
俗语有云「一白遮三丑」,自从玉环年纪稍长一些,杜李氏便不喜欢她在大太阳底下野,目的就是想让女儿白晰一些。
这世道流行白肤,最好还是白里透红、吹弹可破。世上男人哪个不好颜色?若玉环养得一身白嫩娇肉,将来嫁了人也较容易得到丈夫疼爱。怎么这个道理他这个做爹的都不懂?杜李氏不满地想着。
「你也知道小玉明年就要嫁人了。」杜长佑慈爱地喊了女儿的小名,也不生妻子的气,只道,「女儿明年嫁了人,别说她外公家,就连咱们家都不知道一年可以回来几次。既然如此,不如让女儿多留些回忆。」
杜长佑这话在情在理。
赵家世代都住在京里,就是乘马车单一趟也要二十来天。玉环这一嫁过去,可是名副其实的「远嫁」,到时别说一年回来几次,就是能不能回来一次都还难说。
杜长佑这么一提,心知肚明的杜李氏与玉环都有些怅然。
其实杜氏夫妇哪舍得女儿嫁到这么远的地方?可偏偏赵家公子的各方条件都远胜其他求婚者,让杜氏夫妇怎么也不愿放弃这个女婿。
实话说起来,若不是远在京城里的兄长没有女儿,这么好的亲事哪轮得到他们家玉环?然而随着婚期逐渐逼近,杜氏夫妇已经开始不舍。
怎么说都是捧在手心呵护了十多年的心头肉啊!
杜李氏毕竟还是心疼女儿,略微思量一下便道,「那就收拾一下吧,过两天娘带你回外公家。」
「是,谢谢爹娘。」玉环给双亲福过身,便找了借口回房。
杜氏夫妇虽见女儿神色有些不自然,却都以为她是急着回房赶制嫁衣。两人对视一眼,笑着让女儿先离开了。
玉环低着头匆匆回到房里,直到把门闩上后手都还有些微抖。
她觉得自己好糟糕!
她借口想在嫁前多与外公一家相聚,父母也都相信这是她的孝心,然而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见的人是谁。
她说了谎。她明明已是许了人家的闺女,却想着要见另一个男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