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临时代班长(2 / 4)
好事。这次的事先不论是谁搞出来的。做为市委书记的孟呈祥连番颜面受挫威风扫地。却不是好事。
市委书记地威信失了。还好在很小地范围内。不至于弄的街头巷尾皆知。但是陈锐黄爱人张美红的问题却势必要引起民众对他这市长产生好多看法。说真正威风扫地的不是孟呈祥。而是陈锐黄!
也就在这天下午。省委办公厅又下了一份通知。惠平市政府的日常工作暂由常务副市长凌寒主持。
就这么一份通知。其实是肯定了凌寒前期的作为是有成效的。是受到省里领导青睐地。不庸置疑的是省委办公厅的通知实则就是省委常委的意见。这倒是孟呈祥事先没有想到的一点。本来他以为在这种情况下。自已这个大书记才是统筹全局地不二人选。哪知刘定一太了解他了。宁愿错用凌寒也不让他继续守成。所以让凌寒主持惠平市政府全面工作的建议也是他在省常委会上提出的。并得到了省委谭书记的支持。两大书记定了调子。其它人自然没什么话说。其实他俩都看好凌寒搞经济的能力。
不说孟呈祥郁闷。就是王志昆、马玉茹、周喜刚三个人也郁闷的很。陈锐黄不堪一击给扔进了党校。哪知全面主持政府工作地机会。对此。几个人只是报以苦笑!
夜色中。陈锐黄离开了呆了三年地惠平市。怎么也没想到。自已会在一次激烈碰撞中第一个翻身落马。真正角逐的两个主角并没有受到多大地伤害。反是自已这个站在一旁的次角头一个受害。他还知道。这次事件要使自已地仕途暂时的进入黑暗期。至于这个时期会有多长。也许只有天知道。
送陈锐黄出城地是凌寒、林珏芬、赵成舟、洛水生、郝生明、康茂森、韩刚、曹子秋、周妩等人。
众人中情绪最为低落的就是康茂森。他是陈锐黄一手提拔起来的市政府秘书长。受陈锐黄影响甚深。对这次陈市长的离去他深感痛心。也深感官场斗争之凶险。同时也对凌寒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不光是他。市里面没几个官员对凌寒不重新认识的。真正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是他。可在一番争斗中倒下去的却不是他。这个年轻人真是很耐人寻味啊。更多的人也看的出来。市委在这次角逐中是大获全胜了。因为常委会上政府这边将失去有力的话事权。凌寒这个常务再能耐。在常委会上的话事份量也是有限的。而失去的这一票却得不到补充。这就是优势的进一步缩水。局势不容乐观!月最后一天。也就在这一天。惠平电厂拉开了贷款分流安置工作的序幕。在半年多的今天。工人们终于等到了一次性拿到安置费的这一时刻。好多的人感动的流着眼泪。
成了政府代班长的凌寒在这天下午召开了市长办公会。就部分工作做了调整。电厂安置工作由林珏芬主抓。三贫县重点工作由郝生明副市长来抓。其它副职分管工作暂不调整。说起来惠平的发展早至瓶颈了。好几年都没怎么动过。但是社会在进步中。你不动不等于人家也不动。所以你就落后了。
“这几天我抽时间了解了一下惠平的现状。也走访了一些地方。发现惠平存在的问题不光是电厂这一块。象国华机械制造厂也面临着倒闭的命运。还有其它一些大中型企业。它们不是滞碍惠平的发展。而是完全成了我们惠平发展上的包袱。不能因为没钱就不重组转型。不能因为没钱就不去寻找新的出路。我想临时成立一个企业改制小组。把这些面临生存大问题的企业集中到一块来解决……”
包括林珏芬在内的所有副市长都愕然望着凌寒。他却不以为然的点燃了一支烟。列席办公会的康茂森、韩刚都半垂着头。目光却也集中在凌寒的身上。在他们看来。这位凌市长真是拥有很大的魄力。
林珏芬是除了凌寒之外排的副职市长了。她咳了一声道:“这些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原则上我是同意凌市长的想法的。国华机械厂的问题也迫在眉睫了。因为电厂安置案给予机械厂地触动很大。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政府将要拿出更多地钱去搞分流下岗这项工作。说一千到一万。钱是个问题。”
赵成舟继林珏芬之后也发言。“是啊。一个电厂就折腾出去六七个亿。现在有了这个榜样。国华的职工们要求也不会低于这个档次吧?谁也不是后娘养的。我们也不能厚此薄彼。与其拿出几个亿的资金分流安置。是不是能用这笔钱开放一个更好的项目。这对于企业转型重组再就业是个更好的办法嘛。”
他这话刚落音。大家的目光就不约而同地望向了凌寒。不知从何时开始。凌寒的小威信就悄悄竖立起来了。也许是因为电厂这件事他办的很漂亮吧。事实上整个惠平班子大半年没解决的问题。他来了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这就是能力。你不得不信服他。必竟是人家办到了。你们却一筹莫展……
“大家畅所欲言嘛。开会的目地就是集思广益。三个臭皮匠也抵上一个诸葛亮。我们这些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嘛。有想法的都谈一谈。能把我们亏损的企业扭亏为营那最好不过了。转型是一定要转优化分流也要跟着上。连政府机构都在精简。臃肿的企业队伍莨莠不齐也该筛一筛了嘛。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