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3 / 4)
家伙离登陆舱只有两米。我模模糊糊地记得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它时,它的位置要远得多。它有可能进入了某种事故模式,开始绕着登陆舱转,试图恢复通讯。
我迅速把旅居者号搬进漫游车。它很小,很轻,过气闸很容易。相比之下,登陆舱就麻烦多了。
想把整个登陆舱带回栖息舱那肯定是痴人说梦。它实在是太大了。我只要探测器。现在是时候将机械工程师帽子戴起来啦。
探测器放置在展开四面体的中央嵌板上,其他三面与中央嵌板以金属铰链相连。随便问一个JPL的人,他都会告诉你,探测器可都是金贵的主。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它们就扛不住严重的损伤。
我用一根撬棍对付铰链,它们立马就弹了出来!
接下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中央嵌板我怎么也撬不起来,纹丝不动。
跟另外三块嵌板一个德性的是,中央嵌板下面也是瘪了的气囊。
经过这几十年,气囊早已撕裂,灌满了沙子。
我可以把气囊割破,但那样做的前提是先得把它们挖出来。不麻烦,就是沙子而已,但要命的是,对其他三块嵌板也得这么干。
我很快意识到根本不用管他娘其他嵌板的破事。我回到漫游车,从栖息舱的物资里又割了些布条,将它们编成原始但极其牢固的绳子。我不能指望布条本身有多结实(多谢NASA),反正编成绳子再说。
我把绳子一端系在嵌板上,另一端系在漫游车上。漫游车的设计初衷就是让它能够在极端崎岖的地形上行驶,面对险峻的坡度也不畏惧。它的速度也许不够快,但扭矩绝对有保障。就这么把嵌板拖走,活像是乡巴佬在拖树桩。
现在有地方可以挖了。气囊全部暴露出来之后,我把它们切断。整个工作持续了一个小时。
然后再把中央嵌板分离出来,闲庭信步地抱到漫游车那边!
至少我心里是这么打算的。但这鬼东西实在是重死了,我猜它足足有200千克。即便是在火星重力下,也太沉了点。在栖息舱里我也许能抱着它走两圈,但有这身臃肿的EVA太空服傍身,绝对不可能。
结果就是,我把它拖到了漫游车旁边。
接下来的壮举是:把它转移到车顶。
车顶眼下是空的。即使当前电池差不多是满的,在我停车后,还是把太阳能电池板铺开了。干吗不呢?免费能源啊。
对于这个问题,我心里早就有数了。来的路上,两垛电池板占据了整个车顶,回去的路上,我会省下一半空间给探测器。并成一垛确实会有点风险,太高,可能会倾倒。此外,要把电池板垒那么高也是很蛋疼的事。不过我能搞定。
我不能扔根绳子到车顶去,然后把探路者号就这么拽上去。我不想把它弄坏了。我是说,它已经坏了,1997年就失联了,但是我真心不想把它弄得更坏。
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主意。但是今天的体力劳动实在有点多,再说,天已经快黑了。
现在我在漫游车里,看着旅居者号。它看上去没什么问题,至少从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物理损伤。没有那种在太阳底下烤太久的感觉。火星稠密的灰土覆盖了它全身,让它免受长期阳光暴晒之苦。
你大概以为旅居者号对我来说用处不大,它又不能跟地球联络,那我干吗还这么在乎它呢?
因为它有很多可以移动的部件。
如果能跟NASA建立联系,我可以在登陆舱摄像机的前方端着写上字的纸条来发送讯息。但他们该怎么跟我说话呢?整个登陆舱可以移动的部件只有它的高增益天线(这个天线必须时时对着地球),以及摄像机支撑杆。我们之间很可能会发展出由NASA通过旋转摄像机头来传送讯息的体系,这个速度会慢得急死人。
但旅居者号却有六个独立的轮子,它们的转速相当快。如果能用它们进行通讯,就容易多了。我可以在轮子上画上字母,NASA要做的就是将要说的话用轮子拼出来给我看。
这一切的前提是,我能让登陆舱的通讯设备恢复工作。
该睡觉了。明天还有不少苦力要做,得好好休息。
日志:SOL83
噢,上帝,苦死我了。
实在没办法,把登陆舱搬到车顶上,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可行方案。
我用石头和沙子造了个斜坡,就像古埃及人干的那样。
如果说阿瑞斯谷有什么东西是不缺的话,那肯定是石头。
首先,我要看看斜坡的坡度得有多大。我在登陆舱附近堆了些石头,将它拉上拉下。再把坡度加大,确保我还能拖动登陆舱。就这样一直重复,直到确定斜坡最佳斜率,30°。任何更大斜率都会有风险。太大的话我可能会攥不紧绳子,整个登陆舱就会翻滚下去。
漫游车的车顶高度超过两米,这就意味着斜坡的长度将接近四米。得马上开工。
一开始搬石头还比较容易。接下来它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