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2(6 / 7)
赵永刚闭了闭眼,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待到传染病科大夫来到,与李波和另外一名护工一起,拔除尿管,摘掉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拔除输液通路,封塞口鼻耳防止分泌物外泄,然后,仔细给他全身消毒。
李波作得十分仔细,心中却是一片茫然。脑子里,纷繁混乱,中午时候,电视里,许乐风同志说的那句话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一直就在他的耳边绕来绕去。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人民的生命真的高于一切?
今日封锁包括急救中心,两所飓风病例爆发的大学,某商场在内的几处公共场所,然后,各种政策统统出台,配合完美,动作迅捷,到位。
这绝不可能是一天的准备,甚至不可能是一周。
事实上,是否一切早有准备,只是在于何时,该怎么做?人民的生命,似乎并不是这决定该怎么作的时机的唯一因素。
至于说是否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站在这里的此时,李波对此不能相信。
从最初看着荷枪武警列队而来,林念初不能送出急救中心时候的情绪失常中恢复过来,李波开始静心从电视的新闻里,以及急救中心接受的下一步命令,关于进一步完善隔离防护的安排,立刻接收到的物资中,明白,且信任,政府是在真的认真做这件事了。
政府军队各个部门同时协作,立刻是几个亿的资金到位,流行病专家齐聚分析,提供依据,各种药学专家,医学专家,基因专家,开始了研究,是的,这与之前他们仅凭一个医院,或者医科大几所医院之力,医院之间的专家交流,经验共享制定的标准相比,确实远远更有力,更准确,在飓风之役中,更有尽快胜利的可能。
到了如今,冷静下来回头去想,突然冒出来的病例,之前他与凌远以及其他医院的院长们到处通过关系打听,而没有任何消息的这些病例,是否其实也存在于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
一定程度?为何是一定程度?因为这个程度,在当时,才合适?而如今,就可以升级了?
也许不会有答案,一定不会再有确切的答案。
一贯随和的父亲厉声说,这个时候,管的是如今和之后。
连蒋罡,都在说,要信任,要看如今实实在在的政策。
电视里,记者招待会上,当外媒记者对许乐风提出: 一周前‘只有20余病例,全部为输入病例’和如今‘近600确诊病例’,一周的时间,究竟如何有这样的差距,而这之中……是真的仅仅‘卫生部工作做得不够,有统计疏漏’,还是蓄意的瞒报时候,许乐风依旧神色诚恳,答道,“我只能说,我是在今天凌晨,才接到这个任务的。众位的问题,都在调查之中,卫生部的工作一定是不尽职的,所以我们的新领导班子立刻免除卫生部长与北京市副市长的职务,这可以说是我党的追责免职的第一次。表达了我们追责到底的决心。至于说从专业角度分析,几天之内病例爆增可能不可能,也请在座的医学专家,给各位回答。”
电视画面上,除了几位流行病学家,统计学家,传染病学家,就疾病扩散的途径,方式,数学模型公式等方面,运用了不少繁杂的专业词汇,讲了连外科专业的李波都听得有些困难的‘各种可能’之外,以凌远为代表的几位院长,很巧妙地把话题从‘问责从前’引到了很实际的,之后的各项工作中去。
凌远一项口才极好,善于把艰深复杂的概念,过程,讲得活泼有趣,这一次,在这样的危机中,在这样的压力下,也不例外,他讲得重点极强,深入浅出,很快吸引全场注意。在一些专业词汇方面,为了避免翻译不能翻译精准,他以英语德语法语将重点部分反复强调。网上立刻出了评论,‘临危受命的许乐风同志的亲切,诚恳的姿态,务实,干练的作风,透明的报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给飓风阴影之下的广大人民打了一针定心针;而以第一医院年轻院长凌远为代表的一批医学工作者,其专业的态度,高效的行动,尤其是超越了从前人们对医院管理者‘官僚,拖沓,说官话,不做事’的固有概念,以全新的专业管理者形象,给了大众更多的对医疗系统的信心。’
不问过往。
李波知道,如今,不是问过往的时候。而在飓风阴影之下的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后,何去何从。
然而站在急救中心之中,面对着这个地方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是否真的能做到坦然接受‘有些医疗机构,因为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死去的向唯,依旧在传染病医院,并且已经失去了妻子的区强,2个小时前得知出现症状,被隔离在疑似病区的谢小禾,如今病危林念初,对他们,能够说出一句不问过往吗?
这过往,会被刻意地掩饰,于是会被更多离此很远的人遗忘,然而,对于直面了这一切的自己,甚至对于在大众之前,引导了‘不问以往’的凌远,有可能忘记了过往吗?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