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打夯起墙(9 / 9)
杨家四个孩子,学的最认真的是老大杨俊文,但他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加上白天要去工地帮忙招呼,还要赶车外出等,白天就没了学习的时间也是学得最慢的。老二杨俊书和俊文学习时间差不多,认得字却比俊文多不少,但据邱晨观察,这个是兄弟几个中最聪明的。学的最好的则是杨俊章,这孩子脑子聪明不说,学习也认真,读书写字的时候都非常专注,这也是表现最佳的主要原因。杨俊言的表现则有些不尽如人意,这孩子脑子不笨,就是贪玩,坐不住,是以虽然每天和俊章一起读书认字,比起俊章来就差了不少。
见了娘亲回来,两个孩子笑着凑上来,蹭蹭抱抱,邱晨也亲亲阿福,又将阿满抱在怀里,一起围着炕桌坐了,也跟着学了一会儿字。就打发林旭带着杨俊文去睡觉,林旭临出门,邱晨又嘱咐道:“二弟,明日记得再去邀请一次徐先生,请他中午到咱们家吃席。”
家里请客能够记得自己的老师,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家人对他的看重,林旭自然欢喜,笑着答应了,和杨俊文搭着伴儿回东厢去了。
邱晨则带了大大小小五个孩子,洗漱后上炕睡觉。自然睡觉前还要讲一会儿故事。
孩子们多了,邱晨也变换了讲故事的办法,一般都由她先讲一遍,然后挑一个讲得好的孩子再复述一遍。讲的好的,第二天早餐就给加一个鸡蛋的奖励。这不起眼的小奖励,却让孩子们每次都争前恐后地要求复述,也因此,孩子们听故事的时候就特别认真,不过几天工夫,连后来的杨家三兄弟,也能讲四五个小故事了。
村里孩子们淳朴憨厚,但也往往容易带着扭捏拘泥之气,被许多人称之为‘小家子气’。邱晨特意让孩子们在一家人面前讲故事,而且比较谁讲的流利,谁讲的声情并茂,更吸引人,渐渐地,几个孩子的胆子就锻炼的搭起来。等忙完这一段时间,邱晨还打算抽机会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人面前讲故事,锻炼他们面对人不紧张不拘束,不管面对谁,都能大大方方地表现表达,把那种习惯畏缩、拘谨感彻底抛掉。
一夜无话。
第二天天还未亮,邱晨就早早地爬了起来,将家里的事情统统交待给早赶过来的兰英和请假在家的林旭,她就跳上杨俊书套好的马车,带着几个孩子直奔清水镇。
------题外话------
不行了,只能加五千了,再多实在码不出来了……
看在粟粟这么勤快的份儿上,亲们表扬个呗!
感谢香非、liu506818422、second25、dollwang、杨贵妃7603、艳子2012送的月票,感谢小天给的鲜花,感谢亲们的支持和鼓励,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