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7 / 10)
抱歉。”
裴世林忽然站起来埋头跪倒:“陛下,您是皇上不用对谁说抱歉,您今后……就是觉得对不起谁了,也不能说出来,您是九五之尊。”
皇帝忽然就什么也说不下去了,他望着额头点地的裴世林缓缓的站起来,走到他跟前挺直了腰背艰难的道:“多谢!”
裴世林伏地不起,皇帝再看他片刻,终转身而去,裴世林伏地高呼:“臣祝皇上千秋万世,大燕国泰民安,祝陛下创出一个繁荣盛世。”
皇帝在门口停住身形,他看着前方许久,然后大步踏了出去,牢房中裴世林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眼角闪着泪光,伸手用袍袖去擦,他是个胖壮伟岸的个子,拭泪的摸样和他的身形有几分违和感。
霍时英在这一晚见识了牺牲和忠诚,实际上在她的身边有不少这样品格的人,比如她的父亲,她的老师焦阁老,甚至是冯峥韩棠之类的他们的身上都有这样品行,但他们这样的人,因为世界观和信念决定了似乎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理所当然或者是没有什么能让人惊奇的。
但是裴世林这人一直给她的感觉就是庸碌,这样一个人做出的牺牲到最后都没有一种道骨仙风的大义凛然的青贵样子,而或许就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样子的人皇上才会让他当了十年的扬州太守,也是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才显得他的牺牲更加的让人值得尊重。
霍时英整衣,面向着这个男人,郑重弯腰行大礼拜倒,起身后默默的看想他,裴世林高高大大的站在那里,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也什么都不用说,片刻后霍时英转身而去。
从牢房出来,皇帝站在前方似乎在等她,见他出来,转身继续往前走了出去,甬道两边的墙壁上点着油灯,光线并不好,他走的不是很快,他不是一个很伟岸的人,可现在看起来他却格外的坚毅。
霍时英想起很久之前韩棠对她说的:“他是一位温文尔雅,胸有鲲鹏,识人善任,治世之英主。”今时今日回想起来,她才知道韩棠当时说的也不完全是套话的。
回到皇宫,掖庭已经被惊动,东门大开迎接圣驾,福康亲自迎了出来,皇上一路无话,被众人簇拥着回了交泰殿,霍时英和侍卫换班,值守在门外,她听着里面皇帝洗漱,更衣,最后宫人退下,直到最后安静无声了,然后福康的声音低低的响起:“太和宫那边怕是已经知道了。”
里面很久没声,最后传来皇上一声悠长的叹息,再无人声。
裴韩一案整整审了三个月,最终裴韩两个屹立数百年氏族之家轰然倒塌。
裴氏一族一百六十三口直系亲属流放千里,查抄家产数百万两白银,裴氏在朝廷任职的三十二名男丁全部革职查办,判秋后问斩的有十六人,三司会审定罪的当天裴世林被判了斩立决。
此次贪墨案动荡之大牵连之广为本朝立国之最,两个氏族大家没落,江淮半数官员换血,最初的时候所有矛头都指向裴世林,甚至有人在深夜的时候悄悄的往太和宫送过人,太后在那日深夜见过什么人后,曾出过太和宫,但人还没走到交泰殿就又折转了回去,那一夜交泰殿和太和宫灯火都一直亮到天明,但两宫的主人都没传出什么动静。
从那一天后,局面开始转变,他们终于知道皇帝已经下定决心连裴家也要收了,于是很多人偃旗息鼓,该割肉的割肉,该闭嘴的闭嘴,于是江淮之地一桩桩一件件的陋习腐化慢慢浮出水面,江淮半数官员落马,韩林轩革职入狱,不久以后认下所有罪行。
也是从那一天后,皇帝再去太和宫请安,太和宫的大门就再也不开了。
任裴韩案主审的是王寿庭,霍时英这段时间经常看见他在御书房里进进出出,人越发熬得有点要向人干靠拢的样子,听说他自从任了主审以后遭到过六次刺杀,老婆孩子全被他送回老家去了,韩林轩认罪那天,霍时英听见皇上在御书房里对王寿庭说:“就到这里不要再往下深挖了。”
里面很久没有声音,霍时英想王寿庭应该是不想就此收手的,果然半晌后又听皇上道:“王卿难道还不懂有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吗?”
王寿庭那天离开的时候有点精神不济,但很快案子就在他手里了结了,韩林轩一个人扛了所有的罪名,朝中为他求情的人不少,最后皇上顺应朝中巨大的呼声,最终判了韩林轩流放,流放之地是西南边陲之地,常年瘴气笼罩,少数民族居多,是真正的流放。
皇上对韩家也是多留了几分情面,只抄了本家,旁支末族不予追究,韩林轩最后全须全尾的被押解出京去了,而裴氏这一边却是要真正的断头流血,整整出了十七条人命,赔光了所有基业。
裴世林问斩那天,霍真穿戴整齐,只带了周通,赶着一辆乌蓬马车,马车上装着一口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不高调也不低调的去给裴世林收尸。
霍时英要陪他去,霍真不让,他说他和裴世林还有些话要说,小辈的听见不好。霍时英就随他去了。
景德四年的秋天可能是因为整个夏天憋得久了,入秋以后秋雨一场接着一场下的缠绵悱恻,霍时英在凄风苦雨中进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