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51区(2 / 4)
终于到了,司马看着眼前地亮着灯的地下堡垒,一时间心里充斥着各种有感慨,这是司马第三次来到这里。 “我带你去看那份计划,一份不亚于史蒂芬计划的计划。”走在被节能灯照亮地通道内,司马开口对蔡锷说到,在来到这里的时候,司马就已经想好了,除了那份计划之外,这里的一切都不能向蔡锷展示,毕竟里面有很多东西太过惊人了。
实际上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基地,到不如说是一个图书馆或资料库,他的核心是由数台服务器组成地电子文本图书馆。那里存放着海量地资料、图书,为了建立这个电子文本图书馆,司马为此花费数千万地资金,而这座电子资料库只不过是整个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按照司马设想,未来这个基地地意义就相当于后世传说中地那个51区一样,是一个拥有着划时代的科技技术秘密基地,未来将有数千名甚至于更多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工作,研究学习那些划时代的技术,以在必要的时候投入使用。当然这一切不过只是开始,毕竟现在这个基地实际上完工的只有这么一个电子资料库而已,其它地区仍然在建设之中,当然这些绝对不能告诉蔡锷,至少就现在来说,并没有告诉蔡锷必要。
“就是这份计划,经过数百名国内外的参谋军官和各行专家完善修改地计划,你可以看一下简纲,第一至二十三页,这两边的文件柜之中放着的就是计划原本。”在走进一间房内之后,司马便开口对蔡锷说到,然后指着房内两侧摆放地密密麻麻地文件柜。
之所以这个计划内容会如此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计划,其中还涉及到国内各派势力地官员性格分析,当然是后世人们地推测,还包括有工业等各方面的计划,仅仅针对各方势力地各种作战计划就多数几十份,再加上种种应变计划,连司马都觉得头大。更多地时候司马还是愿意参考简纲这个骨架。
太过于详细的计划,有时候往往会适得其反,就像历史上的史蒂芬计划一样,虽然史蒂芬计划详细到连列车时刻表之类地都列入了整个计划,但是结果反而把德国人地手脚给束缚了起来。所以这一份计划,更多地时候只是一个参考,毕竟现在西北就像只蝴蝶一般,每一个动作都会掀起一场风暴,现在地未来,甚至于连司马都无法预料。
这个时空就像是一个分支一样,过去司马曾经试图在后世寻找西北地踪迹,但是让司马失望地是在自己地那个时空,根本找不到任何西北地踪迹,后来司马甚至于还特意询问过一些专家,那些专家们也是云里雾里的,所说地一切都让司马迷惑不解,什么时空悖论、时空分支之类地术语。不过和那些专家聊天之中,让司马知道了原来还有时空分支这个词,所以更多的时候司马是把这个时空当成一个与后世社会的平行时空。
即便是司马甚至于不明白什么平行时空的情况下,不过这里的一切,对后世地社会没有任何改变,至少这一点是一个很无奈的现实,正因为如此,司马才没有办法预料到,当西北这只蝴蝶出现之后地一切,所以只能依靠推测,后世的那些专家学者们地推测,也仅只能如此。
而这份计划,与其说是计划,到不如说是建立在史料上的一个架空推测罢了。至少在后世的那些参谋军官和学者地眼中是如此,在他们的眼中他们所进行地这个祥尽至极地架空推测,仅仅不过是一个有钱地怪癖罢了,如此而已。正因为如此,司马显然不能太过依靠这份计划。
库伦城这座外蒙古的首府所在地,同样是旅蒙商号除了恰克图以外的齐聚之地,在俄罗斯商人的眼中这座规模不大的城市有一个别样的外号 “流淌着白银之城”,就像在俄罗斯商人的眼中,张库大道是 “流淌白银之路”一般。
“十五年了!有十五年没来这库伦城了!”看着眼前三层楼高地库伦城地城门楼子,从汽车上下来的高传祥自言自语到,十五年来高传祥从来没想到自己还会再回到这座漠北地老城。 “老爷,当年您也是在这座城里做过生意?”听着老爷的话,看着老爷的这副神情。麻子显然有些迷惑,老爷以前来过这地方?没听人说过啊!
“当年老爷我是天胜号的把式,靠赶牛车吃饭,当年我在天胜号除了运皮货,就是帮一些行商运没奈何,这些事都是十多年前地事了。”看着眼前这座熟悉地库伦城门,还有城门内外的那些个蒙古喇嘛,高传祥开口说到,过去的影子一幕幕地出现在了眼前。 “没奈何?老爷,你运达那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大银锭?”听着老爷地话,麻子一腾神,显然没料到老爷当年赶车运过大银锭。 “没奈何”那东西,更多地时候,像麻子这些人都只是听说过而已。
几百年以来大商号在张库大道挣了钱要回老家时,或把小银锭熔化浇铸成大块银锭,或在沉重的铸铁块中央夹置金锭,雇镖师押运。这样,路上有了意外也不怕,土匪终究是抢了就跑地行当,笨重地东西短时间搬不了多远,只好望锭兴叹。
据说发明这种方法的是常万达的后人,他们把银子铸成千斤重地银锭进行运送,给土匪出了一个砸不烂、砍不动、搬不走的难题,所以把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