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蒙古2(2 / 4)
流达多尔斗的书桌上随手写了几个字,李南山知道对于这些王公贵胄而言没有什么所谓宗教忠诚,他们的权势、地位、财产,永远比所谓宗教忠诚更为重要。
“流达部长大可放心。主任承诺只要流达部长全力配合,流达部长官职不变,除去五十万元安抚费之外,流达部长所部欠西北商行债务从即日起全免,另外主任还决定把西北良种畜牧场培育的优质高产细毛绵羊送一千头于流达部长,西北商行将会以优价收购所产羊毛,不知道流达部长对此可觉满意。”见流达多尔斗看到桌上这几个字后,面色中带着紧张并有些犹豫地神情,于是李南山便开口说道。
公署开出条件,这个条件非常之丰厚,李南山相信眼前这个流达多尔斗绝对不会拒绝如此丰厚的条件,更何况他接受这个条件还等于挽救了自己的性命。 “啊!这……请……请李经理放心,流达一定……一定不负主任……重重……望。”看着书桌那几个汉字,流达多尔斗有些口吃的喃道,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几乎像喘出来,好像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般,呆呆看着李南山把那几个字抹去,此时流达多尔斗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好像越来越快,而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流达多尔斗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紧张,按说在此时自己应该感觉到心安才对啊!毕竟现在自己性命得保了。
位于库伦城东北处有一个占地数千亩的红城兵营,是在中俄蒙签定了《恰克图条约》后,为加强蒙古边防,由袁世凯命令修建可以驻扎五个旅的庞大军营,而特意耗费巨资修建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军营,因其整体为红砖、红瓦新式砖瓦结构而得名为红房大营,仅带炉管取暖现代化营房就多达数百间,军营内营房、营楼、哨卡、弹药库、靶场、大型训练场更是一应具全,当地蒙古人管这儿叫乌兰花,意译过来就是红色兵营地意思。
虽然红城兵营建立初衷是为了加强蒙古边防,但是这个规模如此庞大的现代化军营在建成至今,这里从来就没有驻扎过任何部队,如此庞大的红城兵营,只是驻有办事大员公署护兵一班看守之外,庞大的营房一直闲置着,每到夜晚地时候,这里就犹如库伦城外死营一般,不过这个庞大的兵营建立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也许用讽刺来形容更多合适,就是这个红砖红瓦的现代化军营,因为距离库伦城较近就被旅蒙商号当成仓库利用。
直到数天前,陈毅大员在西北 “征募”的一团公署护卫队新兵,搭乘着200多辆卡车进入这个庞大的红房大营后,这里才得已再次热闹起来,这支由西北军教导旅抽出的一营配以地方守备团编成的新部队,就是现在驻蒙办事大员公署警备团。
自从红房大营再次进驻成建制军队之后,这座庞大军营气氛变得紧张起来,震耳欲聋喊杀声、口令声此起彼伏,大营后方山坡下靶场传来砰砰的枪声也是不绝于耳,而在红房大营那个相当于四个标准体育场庞大训练场上,此时更是一片翻江倒海的景象。在训练场上几十个班排的战士们正在进行着徒手搏斗训练,闪身、踢腿、锁喉、刺杀,伴着这些战士们的呼喊声和训练士官的训斥声,数百只布满老茧的拳头带着呼呼风声音左右出击。
西北边防军徒手搏斗,根源起自司马带来军警格斗之类的教材,那些教材的使用,再加上民团士兵来源主要是河北河南山东等省,这些省份的青年本身就有习武地习惯,所以基本上满足了民团初建时的训练需求。
后来在聘请到平敬一、张洛凤等多名北方国术大师出任民团国术教练后,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民团徒手搏斗水平,经过这些习武一生国术大师改良后的民团徒手搏击,不再有一丝花架子,完全从实战角度出发,更多是讲究一击致命,按照司马的观点,徒手搏击所培养的是人原始战斗本能和勇气,而战斗本能和勇气,就是士兵们活下去的根本保证。
当蒙古官府总理巴德玛多尔济走下马车之后,就朝训练场上那些正在训练的公署警察团 “新兵”看去,只看到那些训练场子上的 “新兵们”眼里迸出冷酷的精光,用嘶哑嗓子发出沉闷的嘶吼声,训练场子上那些全副武装的新兵们个个挥汗如雨,早已是气喘吁吁,但是他们动作却没有丝毫的犹豫不决,下手之狠准足以震撼旁观者的心神。
“大人,这……这是新兵?”弯着腰搀扶着巴德玛多尔济下车的老仆听着从训练场上传来震人心魄的嘶吼声后,再把目光投向训练场上那些面色中带着杀气的士兵,老仆有惊颤地轻声说道。 “新兵?”如果这些兵是新兵的话巴德玛多尔济绝对会把自己头用马刀割下来送给陈毅当酒壶使。
此时不远处训练场上一处空地上放置的几门尺寸庞大重炮,还有在重炮边训练的士兵吸引了巴德玛多尔济地注意力。更让巴德玛多尔济心颤的是,这几门重炮炮口瞄准方向正是四里多以外的库伦城,看着重炮后方码放整齐的橄榄绿木箱,巴德玛多尔济不禁变得忧心忡忡起来,看着那几门炮管短粗大炮瞄准的方向,巴德玛多尔济不禁怀疑起库伦城内蒙古官军能够抵御几次他们的炮击。
而一旁依次下了马车的大沙毕商卓特巴、绷楚克、棍布四位大喇嘛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