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内外时局(4 / 4)
稍欠周道,但是其爱国之心绝对没有一丝虚假。”见主任接到范鸿飞电报后如此愤怒杨永泰连忙劝道。
“畅卿,你记录一下:兄弟悉闻,自动员令下发、尤其是俄人悍然发起对我国侵略之时,各地青年学子为响应祖国召唤、保卫祖国之国土,纷纷集团赶赴西北,誓死效忠祖国,保卫祖国。其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自不用多言,中国青年如此,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然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
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要知道教育是千年万年的大计,所谓百年树人,一个国家,要建国,要强盛,就要培养无数的人才,以为领导,以为中坚……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请婉劝各地学子安心课堂,他朝胜利之时,必是祖国大建之日,届时必定是青年学子为国尽忠效力之时!立即把这份电报……我再考虑一下!”原本有些愤然的司马在电文说了一半的时候,突然把话止了下来,司马这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些青年学生固然是中国未来建设的希望,但是如果说自己发出这么一份通电的话,无疑是在朝那些青年学生心中的爱国激情泼冷水。
这时司马想起国人最大的通病之一,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很多青年学生和文人大都是停留在嘴上爱国,但是却鲜有将爱国之心付之于实际行动,有那么一些愿意将其付之行动的青年愿意以生命保卫祖国,如果自己还阻止的话,无疑等于助长了这种不正常 “爱国”气焰。
“主任!其实……如果您想保护那些青年学生,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而不是这种泼冷水的方式,咱们可以用一种学生们可以达成自己愿望,并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达到保护他们的目的。”见主任话说了一半在那皱着眉思考着的样子杨永泰便开口说道,杨永泰并不赞同主任发这份电报,见现在主任不说了,知道主任应该是已经意料到他的恶性影响,于是便开口说道。
“换一种他们可以接受方式?你来说说看!”听到杨永泰话后司马皱眉重复了一下,然后开口问道。现在刚刚打赢这一小仗,以后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如果能换一种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又能保全他们,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夜色笼罩着大理这座西南城市,在凌晨的时候整个大理城中几乎看不到什么亮光,只有石板路因为刚下过一场雨的原因,在月光、星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点点光亮,而此时在大理城中一座木楼里二楼的阁楼上仍然亮着灯光,在阁楼窗旁书桌上一个青年人正在书写着什么。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投笔从戎了……此去虽然千山万水,未卜安危,但是,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日,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斗争,能亲身参与这场关系到国家复兴的战争之中,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生无负于祖国了!”
当写完这封信后,穿着一身整齐的青年人便把信装入了信封之中,正对着房门放在桌上,就在这时窗外传来几声有点儿像是夜猫的叫声,听到外面的声响后青年便朝房中仔细看了一眼,像是要记住这里一般,然后便背着桌旁的背包站到了桌子上,在从窗户钻出去的瞬间,青年人看到桌上一副全家人的合影,于是连忙从相匣中把照片取了出来放进了口袋,随后顺着窗边系着的绳子滑下了木楼。
“我来吧!咱们得快点,别让他们等急了!”这个青年刚一顺着绳子滑下楼,小巷中就穿出几个人影,其中一人看着正试着把绳子扔回去的青年说道,然后随手接过绳子拌了两下后便扔了上去,几人便提着包裹朝巷外快步走去。数十分钟后,当大理城门刚一打开的时候,在守城门护兵惊奇的眼光中,几十名青年人便朝城外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