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军港内与迎接(2 / 4)
一年的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海警学校的范本就是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包括第一任校长沈鸿烈在内,海警学校建立时的师资力量也全部来自留学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军官,因此海警学校的章程、课程等几乎全部以日本江田岛海军学校为范本,悉数照搬。
海警学校的学员和江田岛海军学校里的学员一样在学习战术、技术、西式外交礼仪有同时,其日常训练和管理同样是特别严格甚至残酷。以至于当大量因革命而逃到中国的前俄罗斯海军军官进入海警学校出任教员后,他们中曾参观过江田岛海军学校的军官,甚至用 “第二江田岛”来称呼海警学校,因为两所学校从校舍直到校规都太像了,不过这种称呼却让以日本为假想敌的学员们非常不满,不过习自江田岛严格甚至有些残酷的学习和训练的目的,就是为击败那怕只是一艘巡洋舰的吨位也超过整个海警舰队的日本海军。
什么是海军的战斗精神,它的精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见敌即战,不畏强敌、不惧牺牲、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即使明知不敌也要毅然出击、战斗到底,以牺牲和鲜血摧垮敌人的心理和意志。从历史来看,在最后关头海军往往比陆军表现得更加坚定顽强、更加具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海警学校操场上,在持旗学员带领下一千一百名学员从检阅台前走过的时候,看着台下穿着水兵服的年青人,司马明白或许中国的海魂仍在,至少在他们身上,司马看到了隐隐透出的海魂,一种依靠强烈复仇心理建立起来的海魂。
十年建立陆军,百年建立海军,而耗费百年建立的就是海军的灵魂,一支没有海魂的舰队即便是装备上最强大的战舰最终结果也是葬身鱼腹,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历史上之所以出现 “北洋之后无海军”之词,指的正是在北洋战没之后随之失去的海魂,而共和后论为内战工具,一次又一次在各个军阀以及政党金钱收买中倒戈的共和中国海军似乎也是在印证着这一点。
可是通晓历史的司马知道在抗战初期同样弱小至极的共和中国海军可用悲壮来形容,他们实力或许不及日本一艘主力舰,但是却依靠 “雪甲午耻”的信念支撑起来的意志战斗不止,而现在海警学校和北海警备舰队所传承的正是这种信念。 “勿忘甲午!”在这些年青学员走过检阅台的时候,没有任何煽情的演讲只有简单的四个字! “雪甲午耻!”这是海警学校的校训!也是他们这一代学员的使命,同样是国家对他们的期许,誓雪甲午之耻是每一名海军官兵的使命和梦想,二十三年了,这个梦想一直在中国海军官兵心头挥之不去。
“亚历山大,我敢说二十年,只需要二十年,只要拥有足够的战舰,他们就一定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击败日本海军”教员席上的伊万.马里科夫上校对身边的同僚说道。 “如果有一天他们和日本海军开战的话,我会捐出我一年薪水定制一发炮弹给他们,让他们在炮弹上写上 “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礼物”经历过对马海战并将其视为毕生耻辱的亚历山大.梅杰柯夫在回答伊万的同时凝视这些学员,这是我的学生!亚历山大.梅杰柯夫在心中如此想到。
击败日本海军同样是自己的梦想,现在自己的梦想在他们身上将得到延续。日本报纸曾经用 “两个败将的结合!”来形容葫芦岛海警学校,因为他们的教员组成是中国海军军官和俄罗斯海军军官,尽管学校中中国教员大多毕业自江田岛,但是在日本人眼中他们背后的国家仍然是自己的手下败将。
至于学校中前俄罗斯海军军官自然不用多说,他们中不少人曾经参加过对马海战,败的比甲午时中国还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日本报纸才会用嘲讽的口吻看待海警学校。但是日本人用手下败将的眼光看待这里时,却忘记了一点,当战败的耻辱转化成复仇雪耻的动力时,会发挥出让人难以想象的威力,终有一天它将会用自己的表现证明,失败并不意味着失去灵魂,有时也是对灵魂的一种锤炼。
葫芦岛依港而存,现在的葫芦岛港比后世港口规模大出了约三倍以上,港口内海岸一直绵延超过7公里之多,之所以不惜巨资建立这样的大型人工港口,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将是北海警备舰队仅有的基地。从张家口延伸至港口的铁路,使得这里同时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出海口,现在这座规模庞大的人工港不过刚刚完成一期工程而已,完成全部工程至少还需要数年。
建筑风格单调的房屋组成葫芦岛几条并不算繁华的街道,因为天上漂着雪花的原因,在街道上行走的葫芦岛市民已经穿起了厚厚的棉衣,街道上的行人并不多,甚至于显得有些空落,而不时可以看到两人成排三人成队穿着深蓝色海军大衣的警备舰队水兵,提醒人们这里是一座纯粹的海军城市,这里的一切都是因海军而存在,即便是这里的普通市民,他们的家人同样大都在为海军工作。
葫芦岛海军造船厂位于人工港西侧,这座拥有十六座船台和六座船坞的造船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造船厂,其规模仅次于中华船业集团刚刚投资建设的长兴岛造船厂。这个海军造船厂是西北唯一的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