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山西变(2 / 4)
阎锡山并不焦急,阎锡山心中想得更多的是那些他眼中的叛徒。
昨天十几名议员呈文,让阎锡山在无力之余感觉有些气恼,现在阎锡山远没有过去在对付袁世凯和段祺瑞时那般自信,对于西北的种种阎锡山根本没有应对之力,更别说还手之力了,此时阎锡山不禁庆幸自从山西省议会复会以来,自己把议会搁在那里当摆设,要是真给了他们权力,那还了得。
西北和中央政府不同,他们对其它省份从来不打不压,而且还提供贷款、技术帮你发展实业,可是他偏还在那自己做样子引诱地方上的士绅,以至于现在山西地方士绅不少都倾向于山西并入西北,准确的说是像黑龙江、新疆、蒙古五区一样并入西北联合议会,以便他们享受到西北待遇。所谓西北待遇实际上就是由银行按市价收购士绅多余土地,随后由政府担保银行再把土地出售给无地和少地农民,而农民则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
“百川,除非咱们像西北一样通过银行收地,否则士绅们还会再提下去,种一亩地一年收租只能收两、三块钱,可是投资实业,投资一块钱半年就能见回报,一亩地卖二十块钱,投资几万元的实业,一年挣个几万甚至更多都没问题。人性自来逐利,他们要并入西北就不足为奇了,可行里根本没钱买地,晋票早在半年前就没人认了,行里要不然用西储券,要不然就得用现银元,可不管是西储券还是现银都是现钱,难啊!”
同车的徐一清如此说道。作为山西银行行长,对于银行的现状徐一清比任何人都了解,年前人们拿着晋票到银行挤兑,要不是从金城银行和西储银行借了三千多万,现在山西银行早关门了,结果就是山西和西北一样,西储券是市场上的流通币,信用都超过银元。
千百年以来,中国人的土地情节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做官或经商发财了就置地置产,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在中国大多数士绅的财富是土地而不是现金银。随着两年来实业盛行,各地有眼光的士绅、地主将一部分土地出售后获取投资实业的资金,完成了从地主向实业家的转变,而投资实业获得的丰厚回报绝不是土地所能给予的。
投资实业获得超过人们想象的巨额利润吸引各地士绅,大部分士绅想卖地以投资实业,但却没有人愿意买地,大多数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买地,银行不愿意用土地担保贷款,他们更愿意贷款给企业,卖不掉手中多余土地的地主,只能坐守土地,眼看别人投资实业获取丰厚的回报。
西北实行的银行收购、政府担保、农民分期偿还的购地方式,让卖不掉地没有足够资金投资实业的士绅、地主看到了希望,但是试图向西北各家银行申请享受这一方案时,却被拒绝了,因为他们所在的地区不属西北,西北政府没有义务为当地农民提供担保。当他们绝望的时候,一些人为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并入西北联合议会,然后在联合议会中提出申请,加入联合议会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并入西北。
“哎!……”阎锡山重重叹了口气,过去各地士绅都支持本乡本土地自己,而现在他们为了钱,想得是把山西卖给西北,他们提案时自己还只能笑着接受,然后还要装模作样的和他们细谈,生怕一个不留神,给西北留下什么把柄,然后让他们打着解救民众的名义出兵山西。甚至都不需要出兵,光是山西三十多个西北矿近三万护路队还有十几万所谓的 “武装工人”就能占领全山西,这些矿的存在一直被阎锡山视为眼中钉、心头刺,但却根本拔不掉,外忧内患是什么?作为中国政坛不倒翁的阎锡山算是深有体会。
“百川,我听人说高洪在背后策划推动这些!听说他还拿了西北提供的资金在到处活动,要是你再这样由着他,指不定山西真给这帮子小人卖了!”对于高洪这个刺头徐一清可没有一丝好感,当初百川推荐自己为国会参议员时,就是他这个副议长反对从中做梗才最终做罢,现在有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他,当然会添油加醋一番。
“高洪,高容斋!”阎锡山在口中喃喃念着高洪的名和字,心中举棋不定的犹豫着,对于高洪这几个月的策划阎锡山自然知道,在阎锡山看来西北在等待一个介入山西政务的理由,自己对高洪或议会下手的话,很可能会引起西北的反应,毕竟西北联合议会甚至于在春节前督促各省恢复省议会的权力,还弄了个什么各省议会权责报告听证会。
创办于1907年的太原电灯公司,是山西第一座政府公用发电厂,共和三年,太原电灯公司在城内晋生路附近设机器面粉厂,使电灯和面粉工业结合在一起,开了山西工业动力用电的先河。这一切全部是人称 “刘百万”的刘笃敬出资创建,因为西北的存在,现在电灯公司和面粉厂的效益远非历史上所能相比,其生产的红蓝 “电灯牌”面粉在西北同样畅销,而太原的实业发展,同样刺激了电灯公司的高速发展。
因西北生产的机器皆用电力,为了满足太原实业发展,早在共和六年年初,刘笃敬便从西北购进多部六千千瓦汽轮机发电机组,以扩建电灯公司,并在去年将电灯公司改组为太原电力公司,同时投资数十万元建立了由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