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山西风云(4 / 5)
倒悬的名义进军山西,甚至连陕西的陈树藩都想从中渔利。”见高洪如些激动梁勋便开口安慰道。现在因为高洪的被刺山西局势已经引起举国关注,自然难免有一些野心之辈试图乱中取利,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莫过于据居中央之位的北方政府。
高洪被刺后北方政府立即做出决定派出调查组前往山西调查刺案,同时还把刚刚完成改编的北方军第三师调至石家庄,北方政府打的算盘再清楚不过,一个合适的出兵理由,不会引起国内的争议,到时即便是西北恐怕也无话好说。不仅是中央,现在连陕西督军陈树藩都以一副悲天悯人的做态要阎百川以及山西督军署给个说法。不过在梁勋看来,这些势力和人的先后粉墨登场完美的掩饰了西北在这件事中的存在,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到西北身上,甚至包括阎百川本人。
“那就好……那就好!那边有什么消息吗?”听到梁勋的话后,高洪细想了一下才算放下心来。有了各方的压力,按照阎百川一惯的做法,他绝不敢对学生下手,定下心后高洪问道自己最为关心的事情,自己做出这般牺牲的目地就是为了那件事。
“容斋兄,辛苦你了,你放心绝对不会出任何意外,那边让你安心静养身体,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要不了多久你就能听到好消息了。”看着躺在病床上面如纸色的高洪在听到自己回答后,面带欣慰之色露出些许笑容,梁勋的心里一时很难平静,眼前的高洪在此事中所担负的风险是超人想象的,他是用命去换山西的未来。想到早先自己把计划告诉他时,他没做一丝犹豫就答应了下来,梁勋并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那种勇气,现在梁勋似乎多少明白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家乡千万父老未来的福祉,在高洪心中是值得的。
“严惩真凶!”、 “阎屠夫下台!”督军署外传来学生们整齐的高喝声,阎百川眉头已经皱成一团,现在太原局势正在向失控的局面演变,此时阎百川完全不见过去的精明,而是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山西局势变化已经完全超过了阎百川的掌握。
“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甚至于连晋军一些基层部队都不再听令长官指挥,今天上午有几个团营长托人带来呈信,督署一日不彻查此案,严办凶手,他们就一日不听调派,而……而且还宣称如果督军一意孤行镇压学生,他们就联合出兵解民倒悬。”刘绵训面色憔悴的说道,作为督军署秘书厅厅长,已经得知军政司下达要求各地部队进入戒备的命令,遭到整整三个团拒绝,这意味山西陆军三成军队已经不服从督署的命令,其它部队想来现在也大都是心怀异心。
“墙倒众人推啊!”刘绵训话后叹了口气,外忧内患是什么模样,看看现在的山西就明白了,东有中央政府的第三师虎视眈眈,西有陕西陈树藩磨刀霍霍,内有学生、士绅作乱、军不听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参谋司司长的孔繁不知道山西还有什么选择。听到刘绵训的感叹,督军署会议室内众人看着面色颓废的阎督军,不禁心生惶恐之意。
这时会议室的木门被推开了,走进来的是督署宪兵司令部司令张建, “他招了吗?是谁指使的?”一见张建进了会议室,面色颓废的阎百川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问道。 “督军,那小子的骨头比铁还硬,能上的刑都上了,可还是一口咬定他那天是到那收钱的,我们也查过,每月差不多就是那个时候,警察处就会派人去收钱,现在那小子就只剩下一口气,再用刑只怕就撑不下去了。”张建无奈的回答道。这几天张建没日没夜的泡在刑房里,能上的刑全上了,能说的好话也全说了,坏话也说尽了,那小子就是不上道,而这边督军咬死了要一个名字,难啊! “哎!”
张建的回答让一旁督署参谋长赵戴文明白,这件事恐怕要到头了,巧也罢!精心谋划也罢!现在谁也保不住督军的位子了,无论是中央或是国内各界,都不可能接受督军还呆在这个位子上。 “督军,是时候做决定了,再拖下去,只怕……到时什么都保不住了!”想通了关节的赵戴文语重心长的提醒呆坐在那里面色煞白片言不语的督军,现在督军已经没有任何选择,还是趁有些余地的机会,换取些许实利吧。
“次陇,心有不甘啊!为保北方共和之地,七年来百川委曲求全,无人谅及百川之苦心,现在为高洪被刺一事,举国逼我等下野,哎!”想到现在的局面阎百川明白赵戴文的建议或许是自己唯一的选择,想到自己这么多年苦心维持,现在竟然要拱手让人,忍不住长吁短叹起来。当然更多的是为自己即将失去这一切而感叹,所谓的苦心维持、经营实际上根本是为了保证自己在山西的权势,即将失去这一切,当然会心有不甘。 “百川兄,过去,晋省父老向着咱们,现在……哎!时局如此,咱们还是顺从民意吧!”作为阎百川亲信的张树帜叹气说道。
当年太原起义正是张树帜持枪逼迫咨议局众人选阎百川为晋省都督,两人是一荣共荣的关系,若是还有一线希望张树帜绝不会如此劝说,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中央第三师以及陕西陆军都虎视眈眈意图乱中取利,北方的强邻尽管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但是他们的那个联合议会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