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环境和忧虑(2 / 4)
杀驴。”怒急的孔明常和看大门的老王交待了一下就立即发动汽车出厂朝市里赶去。 “这……这是咋个好!”老王头看着远去的轿车不知所措的站在那,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按照孔少爷的吩咐办事。在西北这地方,了解老王头的人都会对其恭敬有加,原因很简单,当初主任初创西北时,老王算是主任招收的第一个 “工人”,虽然只是看货,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尊敬。而逢年过节司马也会让人带年货给老王送来,孔明常当初之所以要留老王在砖厂里看大门,正是看中这点,虽然难免也有些人情因素。
因为是周末,孔明常开车直奔司马的住处,将正准备出门的司马堵了个正着。 “给我个理由!”一见到司马,孔明常把环保署通知书递了过去,然后便直视司马,来的路上孔明常已经冷静下来,现在司马不是过去的那个司马少爷了。 “明常兄,环保署通知书上说得很清楚,这是为了保护耕地。”看了一下被揉得不成样子的通知书,司马平静的回答孔明常的质疑。
环保署要求在工业区内停止使用、生产粘土砖是司马签字同意的。三年来为了满足西北的建设需要,洋河边上的土地已经被上百家砖厂挖得千疮百孔,曾经开过砖厂的司马当然明白粘土砖对土地的破坏,也正因为如此司马才会在空心砖生产已经可以满足工业区建设需要前提下同意取消工业区内生产、销售粘土砖。
“那是我们孔家的地,我想怎么挖就怎么挖,如果砖厂停产了,孔家怎么办?这几年孔家的地几乎全部卖完了。”孔明常显然无法接受司马说的理由,自己家的地想怎么折腾那是自己的事情,而孔明常更担心的是孔家的未来,这三年西北市不断扩大的结果就是孔家庄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孔家庄的庄户人家早卖给了西北,他们也大都变成了工人,他们可以做工人,那么孔家呢?
“明常,早在四个月前,我就对你说过可能要禁实心砖,还告诉你公司有几个空心砖厂要拍卖出售,结果你怎么做的?你根本没去竞拍,是我没考虑孔家,还是你自己耽误的,你告诉我。”在司马看来孔明常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自己在几个月前已经提前告诉他,结果是他自己耽误了一切,现在他倒反过来说自己不顾及孔家的利益,实在是可笑至极。
“司……少爷,那个……砖厂要是停产了,孔家现在不能坐吃山空不是,你看要不然这样,你和环保署打个招呼,等到明年再停怎么样?”司马的反问让孔明常一时失去了分寸,正如司马说的那样,是自己当时没留意这事才会落得如此,不过孔家现在离开砖厂就没了进项。
“明常兄,砖厂是一定要停的,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咱们西北的好地本身就不多,再挖早晚都得到沙漠里头种地。不过为了弥补你们的损失,砖厂挖废的土地全部由政府按照水塘价统一收购,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公司这个月有几个新厂要拍卖股权,孔家这几年也挣了不少,不能把眼光死盯在砖瓦上,可以换个生意,要把眼光放远些。”尽管对孔明常表现有些气恼,但是司马仍然好言宽慰,虽然表面上政府收购砖厂挖废的土地是弥补砖厂损失,但是实际上却是另有用处。
按照规划署刘季元的提议,可以利用砖厂挖废的耕地改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这个建议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解决没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问题,又解决随着西北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带来的污水处理问题。位于西北市东南部的化学工业区在西北属于重污染工业区,尽管这里分布着数家化肥厂以及大量的煤化、石化企业,但是却见不到化学工业区污水横流、恶臭扑鼻的场面,工业区和西北的每个工业区一样,处于一片绿色之中,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草地使得这里更像是个公园。
而工业区周围分布数处长满芦苇、芦竹之类的湿地,湿地上随处可见白鹭、野鸭等水鸟。这些人工湿地是随化学工业区同期兴建,最初只建成一处由2400亩人工芦苇、芦竹湿地、50亩沉淀池及配套设施组成人工湿地,利用天然芦苇、芦竹的去污净化能力,阻止化学工业区每日排出的9.2万吨生活以及工业污水直接流入洋河。
2400亩天然芦苇湿地成为最好的污水 “净化器”,流水进入湿地后,各种物质随水流缓慢沉积,成为湿地植物的养料,其中有毒物质被迅速分解,最终完全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而每月处理的污水里含有相当472吨尿素化肥,用来灌溉农田和绿地使其中肥料成份也得到合理利用。这些达标废水不仅用来灌溉工业区绿化带、公园,而且将工业区所处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集芦苇湿地、防风林、经济林、鱼藕塘等丰富动植物资源的 “绿洲”。
“这些湿地就是西北的绿肺!”坐在湿地内坡坎上钓鱼的刘季元,面对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的湿地在心中自语。这片湿地和化工区其它湿地不同,他仅只处理化学工业多个生活区每天排放的十余万吨生活污水,湿地内生长的鱼完全可以食用,这也是刘季元选择在这里钓鱼的原因之一。西北规划署长刘季元,作为最早来到西北的建筑师,西北的建筑上留下了刘季元太多的影子,现在刘季元的精力不是用在设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