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上将之死(3 / 4)
人早已麻木了,在战场上要么杀人,要么被杀,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教,完全是脱离实际的胡说八道,人生本恶,那 “善”是后天的学习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约束的结果。在人的内心深处,或者在人的遗传基因里,一定有噬血和噬杀的因素,是动物的本能,也是从动物转变或进化为人以后依然保持千万年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噬杀本能会被激活的,长时间在战场上撕杀的战士,因为不断被周围环境刺激,基因里噬血和噬杀本能最终会被激活。
“白匪军恐怕还不明白为什么咱们的炮打得如此准确。”边看战士们推着弹车为老式十英寸英制架退岸防炮装炮弹,雅克夫边惬意的想。作为一名政治委员,虽然不喜欢出身旧军队的军事专家,但雅克夫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很出色,至少在打仗这方面远比所有革命者更出色。
在军事专家要求下,赤卫军把喀山等地所有电线、电话都集中到一起,然后把电线架到各团营部,每营均配至少一部电话,如此守卫喀山的赤卫军通信网路非常畅通,而不像过去大都依靠通信兵传令,前线部队可以用电话直接指挥各处炮兵射击,炮兵打出的炮弹都像长了眼睛,白匪军习自中国人的重点突破在准确炮火下几乎成为空谈。
当雅克夫幻想自己的炮垒或许不久之后就会获得 “英雄炮兵”称号时,他并不知道一群如狼似虎的突击队员已经扑到数米外的炮垒下。近距离观察炮垒的林源之,总算明白为什么赤卫军炮垒号称炸不垮、打不烂了。厚达数米的覆土就足以阻挡一切炮击,更何况在覆土下还有一层厚厚的钢筋混凝土,除非把十二寸重型臼炮逼近到四公里内,用多发破障弹直接炮击,否则根本没办法。
随着林源之的手势,两个排战士悄无声息的从炮垒两侧迂回到炮垒射口附近,高达2米的120度射口使得炮垒在突击步兵面前基本等于不设防。依在厚实的土堆上,听炮垒里不时响起俄国人的喊叫,头戴防毒面具的阎二柱小心翼翼的从盒中取出玻璃制特种手榴弹,左右手各持一枚,在阎二柱身后三名战士也取出特种手榴弹。几乎同时,隐蔽在射口两侧的战士突然把手中特种手榴弹从射口扔进炮垒。
“咔、咔……”耳边响起玻璃摔碎的声音,未等雅克夫和赤卫军炮兵反应过来,炮垒便被笼罩在一片白色烟雾之中,嗅到空气中刺鼻的气味,赤卫军炮兵反应过来。 “毒气!”听到炮垒内尖叫声戴防毒面具的阎二柱心中静数记时,不久炮垒内就安静了下来。一号特种手榴弹外壳摔碎后,产生高浓度有毒气体,人员在杀害范围中心只要2秒就会失去意识死亡,像半封闭空间,最多只需要十秒里面人就会全部死光。
“通知俄国人,我的人已经按计划把重炮堡垒拔掉了,他们可以动手了,如果还没什么进展,看他们还找什么借口。”收到三连发来已清除目标的电报后,黄维疆对通讯兵说道。十天来近卫军将军总把战事失利归罪于边防军无法消灭赤卫军重炮上,甚至嚷嚷只要解决炮垒,就可以轻易攻进喀山城。 “自己无能就不要怪旁人。”想到近卫军将军推萎责任时的模样,黄维疆在嘴边嘟嚷一句。
掩体内昏暗灯光映衬下,看信的高尔察克皱着眉头一口接一口的吸烟,高尔察克没有想到从自己离开伊尔库茨克之后,那里竟然沦为卖国之地,官员们恨不得把整个俄罗斯打包出售,有一些官员竟然提出应该让中国人指挥俄罗斯军队作战,如此中国人自然会慷慨的承担大部分军费。当看到烟盒上的方块字时,高尔察克恨不得把烟盒扔到一边,但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即便是扔了这包,卫兵随后拿来的也是中国香烟,现在俄罗斯从军队到民间吃、穿、用所有一切都是中国工厂生产的,中国商品充斥俄罗斯的每一个角落。
“外国人绝不能指挥俄罗斯军队,那些将军们难道忘了自己是俄罗斯人吗?我的朋友,我们必须要坚持这一底线,请您转告尊敬的沙皇陛下和安娜摄政殿下,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人的俄罗斯,即便他们帮助了我们,也绝不能让我们失去最后一丝尊严。在前线我已经得到第三军支持,如果有必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选择用另一种方式清除叛国者。您最挚诚的朋友: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于喀山前线”在隆隆枪炮声中,高尔察克拿起笔趴在简陋的书桌上给伊尔库茨克的朋友回信,鼓励他们坚持原则,俄罗斯人最后的原则。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军官走进指挥掩体。 “将军阁下,阿列克塞耶夫上将命令我们立即向R35地区进攻,中国人已经清除了赤卫军的远程重炮,上将阁下命令我们到清晨至少要推进一公里。” “我知道了,鲁尼尔,把这封信寄出去,记住要经过民间邮局。”高尔察克点点头,然后把刚装进信封的信交给鲁尼尔,他从伊尔库茨克一直追随自己。从伊尔库茨被放逐到前线后,高尔察克一直用写信的方式和临时首都的朋友们保持联系,电报并不让人放心,尤其是在获知中国人的电报破译机构可以破译赤俄密电之后,在这个特殊时期,只有民间邮局相对安全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