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京畿戒严(3 / 4)
给司马发去一份热情洋溢的贺电,贺电除了对司马取得的成就并恢复中国尊严感到非常高兴外,还希望能和其一起合作,保护和巩固中美之间 “诚挚友谊”,以对抗两国的敌人。对已是民主典范的美国,一直以来都希望以意识形态给其他国家以影响,并希望其他国家按照自己描述的蓝图进行政治建设。
尤其是威尔逊出任总统后,理想主义外交是他极力宣扬、鼓吹的。当西北全面推行议会政治之后,威尔逊似乎看到自己的政治模式在愚昧、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中国得到实现,就异常兴奋起来。威尔逊政府对西北的喜好,可以说是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影响战胜经济与地缘政治利益,或者说是理想政治战胜现实政治的一个典型个案。
“麦克,不要忘记他比中国任何政治人物都危险,而且他信奉民族主义,一直呼吁取消各国在华特权、收回租界!”芮恩施提醒麦克,尽管对司马充满好感,但其毫不掩饰的民族主义倾向,无疑会损害各国在华利益,这一点芮恩施无法坐视,作为驻华公使芮恩施首先需要考虑美国利益。
“先生,您认为旧秩序还适合这片土地吗?除了朱尔典公使之外,我想各国公使都明白,早应该调整对华政策了,我们必须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国家不是吗?就像现在西北议会与内地争执一样,谁能想到现在西北竟然已经接受了民主政府,在这个东方最古老的国家,竟然诞生了民主的幼苗”麦克.道尔善意提醒公使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
“或许这就是民主政治的牺牲。”对于从青年近卫军行动后,发生在西北议会戏剧性变化,让芮恩施多少显得无奈和感慨。他在静静等候,细致观察,观察中国局势变化,调整对华政策,暂时尚不成熟,至少在中国表现出真正的实力之前。
多省青年亦正在集结准备以同样的进军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地方督军言辞越来越激烈。西南督军更乐意看到北方政府麻烦缠身,而北方体系内的督军已经跳出来,作出自己对未来的选择,不约而同的把宝押到西北身上。
而面对国内越显紧张的局势,京城北方政府官员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可笑的是总统府和国务院在面对共同压力时,竟然异常难得的试图团结在一起,以共同应对危局。甚至以总统府、国务院联名方式发出官方通电,要求已经走出南口进入河北的青年近卫军停止脚步,在通电中告诉全国 “驻南苑模范军已调动,将不惜任何牺牲维持京城秩序!”府院官方通电一出,令世界哗然,以至西南督军在收到府院通电后,立即动员部队,当然只是表面上的动员,他们只会火中取粟,但不会第一个站起来起兵反对中央,这个头他们期待西北去带。
但是让他们咋目的是,在这个时候,西北竟然乱了,一向以上下团结如一体著称的西北在议会内上演了匪夷所思的一幕,议员们各抒己见,争论各种各样的问题,至于出兵关内,被 “匪夷所思的小事”给拖延下来。
“孙上校,请你以军人荣誉保证告诉大家实情,如果入关后关内军阀拒绝投降并据城死守,你们会不会毫无顾忌的攻城?因而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丝毫不理会其它人愤怒的目光,李怀林对坐在发言台上的孙成武问道。 “拖下去,把决议拖下去!”这是五天前父亲的交待,尽管对父亲的这个决定并不乐意,但李怀林还是选择服从,尽管服从背离复兴党人上下如一的誓言,但是……。
“根据边防军相关规定,前线部队会尽一切可能避免误伤普通民众,并会尽一切可能营救、救治被误伤平民。”孙成武仍然象上一次西宁案件调查时一样回答李怀林议员,此时孙成武脑子里只剩下一个想法,如果给自己一架机枪,一定把议员全都捆到靶子上,然后乱枪扫死。
在鄂尔多斯、山西部队已经到位,而议员竟然拿所谓法案,要求部队在没有授权前提下不得擅自入关,难道他们连兵贵神速、出其不意都忘记了,这帮杂碎竟然在议会里扯够了,又要弄个特别听证讨论所谓平民伤亡。娘的!现在可还没打仗,不过恼归恼,但是表面上孙成武还是表现出军人应有的素质。
“你所指尽量避免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平民伤亡在战时不可避免,然后以此为借口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丢掉生命!”李怀林的话在特别听证会上引起轰响,以至一些议员几乎要破口大骂,李怀林甚至看到和自己同属一个阵营的议员也愤怒了,军队是西北的底线,议会在大多数时候不会对军队计较太深,而现在自己的话显然已经脱轨了。
听着大家咒骂,李怀林有苦难言,不这么做,议会议员会一条一条反驳大家,最后要求通过出兵决议。 “李怀林!”参加听证会的吕仁目带杀气,恨不能生吞了李怀林,这孙子竟然……。 “是时候考虑把这孙子踢出国防委员会了!”这是听证会上大多数人的想法,为避免和边防军产生矛盾,只能如此,不过必须要等出兵议案通过之后,但是像现在,一些人总挑着各种各样理由拖延议案表决。
从报纸上得知西北联合议会又一次未能就出兵问题达成一致,段祺瑞兴奋的对徐树铮、靳云鹏二人说: “又铮,翼青,我们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