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前夜(2 / 4)
任何问题。特种弹都经过严格试验,我们使用的混合气化学弹装填的是路易氏气和芥子气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芥子气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从中毒到出现症状有一个潜伏期,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昼夜以上,芥子气的使用密度无论多大,染毒浓度不管多高,要使中毒人员立即丧失战斗力是不可能的,芥子气持续时间长的弱点,妨碍了我方对染毒地域的利用。另外,芥子气的凝固点很高,在严寒条件下就会凝固,呈针状结晶,进而影响战斗使用。但将路易氏气与芥子气混合起来使用,两种毒剂非但没有降低毒性还可以取长补短,大大增加中毒后的救治难度,同时还明显降低了芥子气的凝固点。
一般情况下,芥子气的凝固不仅冬季,就是在春季或秋季使用也可能凝固,混合使用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芥子气含量36.2%,其混合物凝固点可降至—20℃,在通常情况下都可使用。而此次调运的特种弹均采用芥子气34%,路易氏33.3%和二氧化碳33.3%混合,可使凝固点降至-50℃,而以沙林、光气等为装料特种弹则不存在低温问题。”
王霄声音一落,冷御秋再一次提出疑问。尽管远征军不止一次使用过光气、氢酸之类的特种弹,但是对于化学武器,远征军并没有几个内行,毕竟光气,氢酸在边防军中属于仅催泪瓦斯一类毒气,无非是用于驱散敌人,杀伤性能非常一般。 “王少校,能不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战术问题!”
“各位长官,按照参谋部计划,明日上午7时一旦气象条件许可,远征军炮兵部队即对红军防线纵深八公里内发射以沙林毒气炮弹及航弹为主的特种弹,同时伴随一万发普通炮弹以起到掩饰作用。在第一轮炮击结束后,远征军突击部队立即快速突破红军防线,一旦撕开形成走廊,按计划将由施毒车以及布散飞机沿走廊地区将混合气毒剂布洒到地面上,在走廊地区和敌军防线之间建立纵深为3公里左右的化学隔离区,使敌人地面部队无法进入战区,从而达到隔绝敌军的目的,在我军从喀山撤退时,布洒飞机将会把整个喀山变成一座毒城。”
“由于芥子气和路易氏气毒性大且作用时间长,反而会限制边防军行动,因此按照混合气使用条令,只能在作战不利时大量使用这种混合毒剂,特别是在防御和退却时,在撤退时为了阻止追兵,用火炮发射混合剂炮弹迟滞对方,同时用布毒车以及布毒机布洒,在我方放弃的阵地、村庄、退却的路上布设数千米宽持续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染毒区。而敌军进入后不会马发现,发现时已造成大量伤亡,我相信,特种弹大规模使用可以有效摧毁红军防御。”
说话时王霄眼中闪过一道寒光,和这个时代大多数列强国家都装备防毒面具甚至全身防护服不同,苏俄红军根本没有防化设备,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化学武器、防毒面具为何物。红俄这一次要付出多少伤亡,不是王霄需要关心的,这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将为边防军化学部队取得成熟、大规模运用经验,为化学部队提供第一手资料。
远征军将官们听到王霄的布置,大家情绪很复杂,有兴奋,有凝思、有期待。
古比雪夫放下话筒,呆呆的愣了好久,在桌子底下轻轻的伸展双腿,尽管掩体内有几个火炉,但是因长时间不活动,双腿依旧冰冷刺骨。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脱险的侦察兵带来什么新情况?他还清醒吗?人在哪儿?”古比雪夫忍着腿上的酸麻努力站起来,开口问道,走路的姿势让人感觉很别扭。
图哈切夫斯基苦笑着紧盯布满标记的的图,表情显得非常奇怪: “刚被抬来时还有些知觉。据他报告,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被中国军队发现,被迫应战,结果就他一个人在其它同志拼命掩护下返回我方阵的,他带来一些新情况……他们发现大量中国卡车驾驶员都穿戴着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古比雪夫一愣,诧异的朝一旁的一名军事专家看了一眼。
“毒气!看来敌军准备用毒气撕开我们的防线,就像在圣叶卡捷琳堡和伊热夫斯克一样,向我们的防御阵地发射毒气弹,可我们没有任何防护装备。”图哈切夫斯基神色紧张用无奈的口气说。中国军队进攻时会使用毒气并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尽管如此,红军至今仍然没有配发防毒面具,甚至起决定作用的政治委员,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毒气,什么是防毒面具。
“政治委员同志毒气并不可怕,我们同德国人打仗时,德国人同样使用了毒气,但是冬季,毒气的作用非常有限,它的致害性同样非常有限,更多的时候毒气是心理作用。至于德国人威力强大的芥子气从未在俄罗斯使用过,因为他会冻结,即便是在春天,如果士兵戴口罩的话,伤害可以减至最低。毒气的作用不在于它的杀伤性,而在于造成的恐惧,我们在圣叶卡捷琳堡和伊热夫斯克的部队面对毒气产生崩溃,其实就是心理作用。”
这时一名军事专家站出来,根据同德国人作战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毒气并不可怕,至少其致死性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可怕的是其对人心理上造成的压力,这才是毒气最可